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大柔佛焦点

|
发布: 5:51pm 12/10/2024

花踪17

花踪文学奖颁奖典礼

第17届花踪文学奖颁奖典礼

花踪17

花踪文学奖颁奖典礼

第17届花踪文学奖颁奖典礼

首跨出都门 新山现“花踪”

报道:蔡慧春、何华强、苏韵鸰、张赛玉、林金兰
摄影:陆家明、林添喜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星洲日报第17届花踪文学奖颁奖典礼座无虚席。(蔡慧春摄)

(新山12日讯)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星洲日报第17届花踪文学奖颁奖礼首次走出都门,移师位于南马的新山举办,来自四方的华社人士昨晚齐齐赴会,并赞许颁奖礼犹如东南亚区的文学“奥斯卡”,让南马人看见文学的魅力!

ADVERTISEMENT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覃大强。
柔佛州书艺协会会长覃大强:

花踪是国内文学界最崇高的典礼,我很荣幸有机会来观礼。

我国拥有很多文学作家,包括柔州的文学作家也曾经获得花踪奖项。

作为书法爱好者的我,向来会写些古诗词、唐诗,在看了花踪之后,我会尝试书写我国诗人们的新诗。

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到花踪现场观礼,尽管自己不是写作人,但很期待看到特别动人的短文和文章,并且在往后用书法呈献,抄写下来。

我希望更多类似文学风被带到新山来,因为新山已经具备条件,包括已经拥有歌剧院作为举办盛大场面的场地。

我们也与星洲日报长期合作举办活动,希望未来能更密切往来,合办更多文艺活动。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曾庆仁。
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柔佛州联委会会长曾庆仁:

赴这场久违的飨宴,让我看到主办方《星洲日报》的用心,在马华文学上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使得马华文学更能延续使命。

在这也要赞颂策划者,整场颁奖典礼流程紧凑、表演节目一流。

颁奖典礼也让我感受到大家在自己专业领域上的谦虚和文人纯真直白的一面,这就是马华文学创作上最可取之处。

末了要再次感谢《星洲日报》对本土文化艺术的支持,以及赞赏星洲日报副总编辑兼柔州高级采访主任贺婉蜜现场自然且沉稳的司仪主持风格。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胡志强。
新山中华公会副会长胡志强:

花踪文学奖对推动大马文学起了很大的作用,也让大马本土文学有了一个家。

有了这个平台,大马文学作家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进而鼓励更多的创作。

整个晚上除了颁奖流程和文艺表演,最精彩的还是看到作家们分享创作的心路历程,这些创作的心路历程,会感染到许许多多的读者。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陈文达。
柔佛州中华总商会副总会长拿督陈文达:

花踪首次跨出吉隆坡到新山举办,无疑带动了新山乃至柔南区的文学氛围。

如果没有花踪这个文学奖平台,许多文学创作或爱好者将无所发挥平台。

花踪让更多文学创作者有平台得以发挥文学所长,否则在本地无处展现这方面才华。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林德明。
新山福建会馆会长拿督林德明:

这是我第一次到花踪文学奖颁奖礼现场观礼,整个颁奖过程让我充满新鲜感。

从精心挑选的会场到台上获奖者激动人心的发言,一切都让我感受到文学的独特魅力。

典礼不仅展示了许多优秀的本地作品,让我看到了本地作家们的才华与激情,穿插其中的文化艺术表演更令人震撼。

通过这次的文学饷宴,我对本地的马华文学创作充满了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作品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得到更多的认可与赞誉。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张嘉群。
永平独中校长张嘉群:

本次的颁奖典礼可谓是从心灵到感官上的飨宴,花踪文学颁奖礼除了是对文学创作者的肯定外,更展示本地马华文学的百花齐放,借由创作者的文字传递本地文化的省思。

无论是任何形式的创作与表达,马华文学都向人们展示了我们与这片土地共荣共生的点点滴滴,也承载了马来西亚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此外,本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黄春明老师的生平历程,更是让身为教育工作的我深有感触,从他身上让我深深感受到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所能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影响。

本次颁奖礼选择在新山举办,从现场座无虚席的反馈中,就能反映其对新山社区带来的正面影响,仪式到节目编排都能深刻体会主办方的用心。

我相信每位参与者都深受悸动,而我也绝对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悸动对后续激发本地文学创作及阅读将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彭进财。
新文龙中华中学候任校长彭进财:

观看了星洲日报花踪文学奖颁奖礼后,整体感觉非常棒,颁奖礼传递的讯息,不仅限于文学的成就,还蕴含对文化传承的坚守和对创新的鼓励,同时展现华文文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独特魅力,强调通过文字表达对社会、情感与历史的反思,不仅激发观众的思考,也能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文学的创作和讨论。

新山作为我国南部的重要城市,文化氛围相对其他大城市较为低调,但这次活动无疑为在地文化氛围注入了新的活力,除了吸引不同地区的文学爱好者、作家和学者聚集一堂,促进文学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能激发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文学的兴趣,促使他们关注文学创作并积极参与,让新山逐步成为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花踪文学奖拥有一定的声望与影响力,吸引全国乃至国际的关注,这能为新山带来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机会,而且颁奖礼不仅是对现有文学成就的肯定,也通过表彰和展示新锐作品,激励更多有志文学创作的年轻人参与。

当文学创作被广泛推广,并受到社会重视时,便有更多的人投入到阅读与写作的行列,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使他们更加重视文学阅读和创作,并通过文学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花踪文学奖颁奖礼的举办,无论是在提升新山的文化氛围,还是在激发当地的文学创作上,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郑美珍。
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校长郑美珍:

确实办得非常出色,不论是评审、讲评人,还是获奖者的分享,都鼓舞大家对文学的热忱,也激发了我们对未来文学创作的期待。

活动穿插的各类表演,蕴含花踪文学的独特韵味,又融合新山本土艺术的元素,展现了主办策划人的用心。

现场观众的专注和投入,我觉得此次活动不仅能引起观众对文学创作的兴趣,还将影响他们对文学的思考和探索。

新山的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文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通过这个活动,观众,特别是学生,有机会接触并阅读到获奖作品,进一步了解本地作家的杰作,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与阅读的兴趣,这真是一场很棒的盛会。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蔡润煌。
南方大学学院校长蔡润煌:

花踪颁奖礼第一次在新山举办,让来自中国、新加坡、台湾,还有本地的作家齐聚一堂,让人觉得很特别。

这项颁奖礼旨在表扬本地作家,鼓励更多人对文学更有兴趣,让文学有更好的发展和产生更多的作品。

颁奖礼在新山举行,也让出席者有机会看新山的发展和潜能,花踪文艺营在南方大学学院举行,更是能让外界有机会认识南方大学学院。

这是我首次参与花踪文学奖颁奖礼,我觉得颁奖礼办得很成功,表演也非常吸引人,超乎我的想像。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王润华。
南方大学学院中华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兼马华文学大奖决审评委王润华教授:

花踪颁奖礼移师新山举行,对柔佛以南的文化人口起著正面影响,因为把这样隆重的文学奖颁奖礼办在这里,让他们觉得受重视,觉得很注重作家和书写文化。

颁奖礼在新山举行,也激发南方大学学院学生,甚至是其他领域人士对文学的关注,鼓励更多人,特别是南方大学学院的学生往文化、文艺创作方面发展。

我发现,许多文化活动多集中在大城市,尤其首都举行,但是我希望文化的影响力能扩大至全国各地,甚至下乡,像我们到小地方举办“南方文学之旅”活动,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让小地方的民众受到更大的鼓励。

花踪文学奖颁奖礼移师新山,对星洲日报同仁来说可能工作方面不太方便,因为过去在吉隆坡举行,那里是星洲日报的“基地”,但是值得付出这个代价,因为带来的影响幅度是很不一样的。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陈洺臣。
南方大学学院董事长拿督陈洺臣:

花踪高水准演出与其他商业颁奖礼截然不同,让我感觉好像在看中文版文学“奥斯卡”颁奖礼。

高水准的演出也与商业颁奖礼截然不同,让人感受到表演者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与坚持。

在时间把控上,比方说让颁奖礼提早开始,或把发言时间能控制好,相信整个颁奖礼的进程将更顺畅。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黄十林(左)与陈善玲。
马来西亚易经风水总会总会长兼富贵集团首席风水顾问黄十林与富贵集团南马区高级董事陈善玲:

我们之前多次错过颁奖礼,当时不是人在国外工作,就是在国内处理其他要务。

直到颁奖礼首次移师新山举办,我们第一次共赴这场颁奖礼,期待着能看到不同的文学作品。

我们很喜欢阅读中文文学,在阅读过程中,透过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心灵获得滋养,也体会到一种文学的魅力。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李明亮。
富力马来西亚公司董事长李明亮:

很荣幸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能成为花踪文学奖颁奖礼的场地。

当星洲日报副总贺婉蜜前来接洽时,我第一次获知这项东南亚区的文学“奥斯卡”。

我也感到很荣幸,富力集团打造的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能够成为花踪文学奖颁奖礼的场地提供方。

“主办方第一次从吉隆坡移师新山,做这项决定也非常忐忑,后来洽谈场地期间,我们也决定给予大力支持。”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观礼者提早到场赴花踪之约,展现守时美德。(陆家明摄)

“其实我们都在贴钱去支持文化活动,包括上周的二十四节令鼓的演出。”

多场演出的票房收入,其实不足以支撑每年耗资上百万令吉的维修开销,不过富力依然支持与提倡文学艺术,希望能为歌剧院展现新的探索与创造。

未来或会与李雪亮洽谈有关二十四节令鼓的定目剧演出,并与旅行社合作,希望海外观光客来到新山时,能享受蕴藏在节令鼓的文化精神。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李雪亮。
《鼓动新山》联合发起人兼制作人李雪亮:

我的同学曾是花踪文学奖的得主。

我对花踪文学奖印象非常深刻,即便时隔近20年,但我依然无法忘记中学同学陈奕君的作品《死亡》。

此次花踪文学奖颁奖典礼首次移师新山,我带了母亲一同前来参与。

柔佛州经济脉搏欣欣向荣,相信是未来3年的趋势,也是文化艺术的里程碑。

上周《鼓动新山2.0》也在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震撼登场,4场演出售出1500张票,几乎每一场爆满。

我希望明年把《鼓动新山》打造成固定演出的“定目剧”,每两个月开场,希望能为2026年柔佛旅游年吸引更多海外观光客,感受马来西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令鼓的魅力。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陈再藩。
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人物陈再藩:

花踪文学奖颁奖典礼从首届开始,便是文学与文艺的孪生体,这些年来,花踪被誉为马华文学的奥斯卡,也是马华演艺界最绚丽的歌舞聚乐。

花踪离开首善之地吉隆坡令人意外,但南下新山,却又似乎顺理成章。

花踪奖座这件“花与鸟”的铜雕艺术品,其创作者陈瑞献便是对岸新加坡的多元艺术大师。

这回花踪南下,来到外面就是柔佛海峡和百年长堤的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这也许是马华文学与新华文学隔岸相望的最短距离了。

首届花踪在吉隆坡天后宫举办后,星洲日报安排台湾大诗人痖弦及旅美作家于梨华等南来新山演讲,会场是宽柔中学空间不大的杨文富讲堂。

悄悄将花踪宣传文案谱成了曲的陈徽崇老师,将整个宽中合唱团挤进了讲堂两侧,在座谈会结束时,唱起了来自对岸的《传灯》,接着,又令人惊艳地唱起了刚刚谱成的《花踪之歌》。

30多年过去,花踪颁奖礼首次南下,《花踪之歌》终于也如燕归来,而初唱《花踪》的杨文富讲堂换成了新山地标性的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陈徽崇的音乐厅大愿,注定就由这首歌的静静开花与缓缓结果来落款与钤印。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谢秀权。
新山宽柔中学前任校长谢秀权:

我是首次到花踪颁奖礼现场观礼。

这场颁奖礼以往都在吉隆坡举行,多次错过参与的机会,这是第一次移师至柔佛新山举办,非常高兴能出席这场盛会。

我很珍惜这次的机会,同时也想了解学长们所推动的花踪。

我之前在报章上看到花踪相关内容,第一次现场参与,与其他作家们彼此交流,这也同时鼓励更多年轻人参赛和投入文字创作。

首跨出都门,新山现“花踪”
洪志文。
利丰港培华独中校长洪志文

花踪颁奖礼移师新山举行,整体而言非常成功,水准接近国际级别颁奖礼。

尤其表演的部份让人激赏,大部份演出者还是新山人,突显新山元素,这是很难得的。

我希望这项颁奖礼能继续在新山举办,这有助提升和带动新山,甚至周边地区的文化和阅读氛围。

我也建议若还有机会在新山举办,可以邀请中学生出席,这样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和创作才能,也能让他们产生共鸣,从中培养和发掘好的写作苗子。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