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大柔佛焦点

|
发布: 4:40pm 24/07/2024

生命教育

殡葬业

善终善别善生

生命教育

殡葬业

善终善别善生

【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让殡葬有温度

报道/摄影:李玉萍(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彭雪莉(右起)、彭锦萍、林锦星和黄康霖推动生命教育的坚持与热情,感染了其他团队伙伴。

(新山24日讯)他们是一批来自殡葬行业的改革先锋,致力于通过讲座,破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与误解,传达的意义。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纠正年轻人进入这一行业时抱有的赚快钱心态,致力于刷新传统“赚死人钱”的刻板印象,重新定义这个特殊领域的角色。

ADVERTISEMENT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彭锦萍:唯有通过教育,提升人们对生命的尊重,才可以坦然面对死亡。
彭锦萍:化解对死亡恐惧

6年前加入殡葬服务业的彭锦萍(49岁)日前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时指出,希望把善终、善别和善生的理念带入每一户家庭,同时也希望新进的伙伴们能看懂自身价值和使命。

业界人称Peggy姐的彭锦萍,曾从事保险业6年,并且拥有12年的诊所护理经验;她说:“我们父母或祖父母那一辈对死亡这话题非常避忌,他们认为死亡非常可怕,因为人死了会变成鬼,甚至有黑猫跳过还会尸变,这个观念会代代相传,形成人们对死亡的莫名恐惧。”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彭锦萍早在2012年接触善终善别善生,之后花了7年的时间来消化,再加上自己的经历,让她终于能站在台上诠释这个生死议题。

入行多年,至今仍烙印她脑海中的某个场景,也让她更加坚定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殡仪馆的遗体处理室外,四名刚失去父亲的子女等待亡者入殓,但在葬仪人员多番催促下,没有一人愿意进去瞻仰以作最后的确认。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身为专业殡葬人员,为客户作墓园导览是彭锦萍日常工作之一。(受访者提供)

“相反的,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我,使出了一个“Peggy姐,你去!”的眼神,当下,我只觉得很悲凉,死者明明育有两男两女,但去世后却没有任何一名孩子敢走近瞻仰,这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人们对死亡的误解与恐惧。”

她指出,死亡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事,但善终却是所有人都可以追求的权利;而且也不限于生命即将结束的人。

因此,她认为,一个人在意识清醒下,能为自己做好后事的规划,为自己负责到底,那就视为“善终”。

另一方面,“善别”的意义则在于对每段关系好好的道别,把爱说出口, 让生命没有遗憾,从而让留下来的人得以“善生”。

她说:“死亡带走的是生命,不是关系。人离开了,但关系永远都在,每一段关系都是一种牵绊,然而不是每一段关系都能好好的告别,我们无法预测,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如果可以,请好好的道歉,道谢和道爱。”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彭锦萍(后排中)带领团队伙伴参加临终关怀导师冯以量(中)的生命教育讲座。(受访者提供)

因为生命无常,也提醒她努力的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善别这门功课,包括从小灌输女儿生命总有完结的观念,母女俩也每天早晚互相道爱。

“诸如此类的言传身教,让小朋友对死亡不再恐惧,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她也能好好的生活下去,这就是所谓的善别与善生。”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彭雪莉:积极参与培训,学习各种与殡葬相关技能
彭雪莉:感悟生命脆弱

原是一名家庭主妇的彭雪莉(41岁)受访时表示,加入殡葬业的初衷纯粹为了养家糊口,并没有伟大的使命感。

她说:“我本来就不是事业型女性,而是经历婚变,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必须想办法活下去。投入殡葬业的原因就是因为时间自由,方便我照顾小孩。”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感悟到生命脆弱的无奈,彭雪莉积极向身边亲友宣导生命规划的重要性。(受访者提供)

据其忆述,她是于冠病疫情蔓延、实施行动管制令之际入行,第一次自己接单,亡者竟是好友的哥哥,因不幸暴毙复被确诊,遗体须在一天内处理,看着家属们措手不及又悲痛的场面,她自己也不由得陷入崩溃边缘。

“其实我当时心情非常混乱,但还是强作镇定协助亲属料理后事,可是一回到家立刻崩溃大哭,情绪久久不能平伏… …”

但是,她说,也正是这次任务,让她体悟到生命的脆弱,更坚定了她勇往向前的信心。

“回想之前的自己,只是为了冲业绩而签单、也很抗拒处理丧事,无法体会善终善别善生的意义,也不明白这份工作对往生者和家属的价值。”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林锦星:新模式宣导生前规划,摆脱传统的恶性竞争
林锦星:推广生命教育

18岁入行的林锦星(27岁)表示,现阶段,本地就业市场的薪酬,难以抗衡新币汇率1兑3.5的诱惑,也无法留住年轻人奔向彼岸的脚步。

“但殡葬业给的高佣金和时间自由,能吸引年轻的一群加入。”

作风务实的他也直言,本身也是在赚到理想收入之后,才逐渐认识到善终善别善生的重要性。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除了日常工作以外,林锦星也常抽空探望那些年长而孤独的老人。(受访者提供)

除了推广生命教育,他也积极推动面向代理家属的说明会,这在南马殡葬业也是首开先河。

“说明会的受众以伙伴的家人为主,因为有许多家长其实不愿意孩子从事这种特殊行业,我们希望通过分享会,为家长们揭开殡葬业的神秘面纱,让他们了解孩子们正从事怎样的工作。”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林锦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打破人们对年轻人“办事不靠谱”的印象,赢得客户的信任。(受访者提供)
盼青年勿不切实际

针对年轻业者爱利用社媒网络“炫富”的现象,林锦星表示能够理解,同时也认为是正常现象。

“以我本身的经验,若一本正经分享殡葬业务或事业机会,通常无人问津,但换成“秀”豪车或支票,就马上能吸引众人眼球,证明这种宣传确实有效。”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在林锦星(前排站者右二)和几位年轻领导者共创的团队里,有逾700名年龄介于20至35岁之间的代理,可见南马区的殡葬市场是年轻人的天下!(受访者提供)

尽管“炫富无罪、赚钱有理”,惟他强调,不能让年轻人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以为加入殡葬业短期内就能月入百万。

“我会明确让他们了解,我赚多少与他们无关,重要的是他们想在这个事业上得到什么成就,就得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黄康霖:现代年轻人不会盲目追求使命感,要先看到钱,才会产生使命感。
黄康霖:要有工作使命感

黄康霖(28岁)指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享受优渥收入的同时,也必须付出“全天候待命,凌晨3点开工”的代价。

“从事殡葬业必须要对工作有使命感,才走得长远,否则外面有很多可以赚快钱的金钱游戏,不需要这么辛苦。”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黄康霖精通各项葬仪礼节,总是细心为丧事家属打点一切。(受访者提供)

他于2015年入行,当时年仅19岁,加入殡葬团队主要是因为不爱读书,但却很喜欢群体生活。

他说,早期社交网络不发达,他每晚在咖啡店派传单,以“运动俱乐部”为饵,吸引年轻人出来一起打球,之后才慢慢掀开“底牌”。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黄康霖曾于2019年修读南方大学为期9个月的殡葬管理课程,是极少数持有专业文凭的殡葬从业员。(受访者提供)

“现今网络媒体发达,人们可以轻易知道和看到你在做什么,甚至会主动询问,所以在招人方面容易很多了。”

*已签发* 柔【特稿】殡葬业改革先锋宣导善终善别善生  破除误解 让殡葬有温度
团队经常为新进组员举办各种活动、培训及辅导,为年轻人营造有爱的氛围,加强组织凝聚力。(受访者提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