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10日訊)鬆土、撥種、收割,我樣樣行!紅紅的臉龐、流淌著汗水、小小的手兒沾滿泥土,小朋友們化身為城市小農夫,忙得不亦樂乎。
ADVERTISEMENT
在佛光山新馬寺,有個地方叫作“三好教育園區”。來自佛光山新馬寺三好學堂幼兒園的學生在老師、義工及法師的指導下,每週三早上展開一次農作活動,到園裡忙活。
小朋友們忙好農活兒,完成蔬菜的收割工作後,可將蔬菜帶回家,請媽媽或奶奶烹煮。由於是自己親自栽種、施肥和照看,這讓他們特有成就感,吃起自己種植的蔬菜,也感到特別美味。
參觀三好教育園區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日前走訪新馬寺三好教育園區,親睹新馬寺住持如彬法師、三好教育園區負責人妙峰法師、三好學堂幼兒園的老師及義工們,如何帶領孩子們展開這項別具意義園區活動。
佛光山新馬寺三好學堂幼兒園總院長姚巧娥受訪時表示,幼兒園每週三早上9時30分至10時,以分組輪流方式,安排學生到三好教育園區內進行堆肥、拔草及收成等工作。
姚巧娥:助孩子克服怕髒怕蚊蟲
姚巧娥說,收割的蔬菜將讓孩子們帶回家,由媽媽或奶奶烹煮,他們有的拿來炒菜,有的則用來煮湯,過後還會拍照放在群組分享。
“孩子們很開心,帶著歡喜心參與。通過這些活動,可鼓勵孩子們多吃蔬菜,不再偏食。”
現代的孩子從小在相對較好的環境長大,比較不耐操,怕熱、怕髒、怕蚊蟲。該如何協助孩子們克服這些困難,讓他們願意來到園區呢?
張瀞文:先和孩子立規矩
佛光山新馬寺三好學堂幼兒園教學主任張瀞文指出,其實,當孩子們一來到園區,他們會很興奮,什麼都想碰,尤其拿鋤子和鏟子挖泥鬆土。
為此,在出發之前,老師會先和孩子們立下規矩,並說好過後會進行什麼活動,以及需完成哪些事項。
張瀞文表示,老師會盡量鼓勵孩子接觸大自然,參與栽種和收割活動。為讓孩子克服害怕被蚊子叮咬的心理,在出發之前,會先給孩子們噴灑一些防蚊液。
對於害怕泥土髒,不敢用手碰泥土的孩子,她會鼓勵孩子們先觸碰植物或菜葉,逐漸緩解他們害怕弄髒手的心理障礙,讓他們慢慢地不再抗拒觸碰泥土。
妙峰法師:續推廣三好教育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法師提倡環保,佛光山總寺和各地分院的建築物的設計都依循環保理念。從過去至今,佛光山持續推廣三好教育,即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當中,做好事,就包括身體力行,照愛環境,使用環保方式種植蔬菜,推動民間食用蔬菜。
妙峰法師透露,在三好教育園區內,除了給孩子們學習水耕法栽種蔬菜,也讓孩子們接觸泥土,學習鬆土撥種等工作。
她解釋,給孩子們在園區這兒展開學習,可落實佛光山新馬寺提倡的三好教育精神,即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藉此讓孩子們從生活中環保、愛護地球、多吃蔬菜,並深入瞭解蔬菜是怎麼來的。
另外,妙峰法師說,從菜園裡,可看到不同的爬蟲和昆蟲,讓孩子們長知識,瞭解書本以外的知識。
環保首先要做到心保。妙峰法師指出,通過園區活動,孩子們不僅學會了種菜,也瞭解到水果吃剩的果皮、菜頭菜尾等,都可埋在泥土裡製成肥料再循環。
見證小小種子成大大的蔬菜
妙峰法師表示,教育園區的活動主要是讓小朋友自己親自栽種,見證一粒小小的種子如何長成大顆的蔬菜,從中瞭解自己的“功能”也很大。
“鋤地、堆肥、播種、收割,孩子們能深刻體會每一根菜,乃得來不易。”
她提到,一些孩子在沒到新馬寺幼兒園上課之前,不愛吃菜。現在,參與了園區活動,就自己種,自己吃,愛吃蔬菜了。
政府提倡生活教育,三好教育推廣的生活教育,與之類似。妙峰法師表示,孩子們在園區,需要勞作和流汗。
妙峰法師認為,經過園區勞作之後,孩子們就能知道爸爸媽媽平時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在櫥房裡面是怎麼樣生活,要吃到一盤菜和一盤飯並不容易。
另外,她也強調,通過園區勞作,生活經歷的累積,有助於以後開智慧,吸收高知識。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