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錫業歷史交織新客南來打拼的血汗故事,也是許多城鎮開埠的啟點。
由彭亨林明民眾圖書館主辦的《錫家.年華2024》系列人文講座及導覽活動於上週日(3月31日)南下到麻坡小鎮武吉摩(Bukit Mor),邀請資深報人兼本地文史工作者鄭昭賢、武吉摩仙師宮主席林頌成及會務顧問蘇江河帶領公眾站在歷史現場,回顧華人在百年錫業歷史的面貌。
ADVERTISEMENT
武吉摩距離麻坡巴冬漁村約5公里,是一個比麻坡市區更早開埠逾30年的地方。1870年代,義興領袖林文圖從馬六甲引進客家籍礦工到此採礦,並僱傭爪哇人挖運河開路,藉由運河將錫米送往河口。
資深報人兼本地文史工作者鄭昭賢指出,當時的統治者柔佛蘇丹公平善待採錫人,讓華人客工得以安身,所以柔佛不像其他州屬因爭奪礦場而爆發戰爭。可惜,這段華人礦場促進柔佛繁盛的歷史卻沒有記錄在巴冬河口的歷史告示牌上,這個告示就僅記錄爪哇人開溝種植捕魚的歷史。
本地歷史上有數場因錫礦而起的戰爭。1860年,芙蓉第一任甲必丹盛明利就在錫礦戰爭被斬首,部下甲必丹葉亞來(吉隆坡開埠功臣)將其安葬,並建立廟宇供奉恩師為“仙師爺”!。
仙師爺是本土神靈,也是早期華人礦工的精神寄託。正因如此,彭亨林明民眾圖書館配合創館70週年舉辦的《錫家.年華2024》,就以林明的錫礦歷史牽引,串聯芙蓉、麻坡及吉隆坡3座仙師爺廟,及各地文史博物館,讓早期華人錫礦工的歷史更鮮活地展現在公眾面前。
高齡86歲的蘇江河是第一次負責導覽活動,活動當天,他帶著20多人參觀武吉摩仙師宮的大殿文物、仙師爺神像、早期客工的捐款紀念碑及後巷的指路碑等。
根據廟內保留的香爐年份推測,武吉摩仙師宮建於1872年,應該是麻坡最古老的華人廟宇。雖然歷史悠久,但廟宇直至1960年代才成立理事會,因此早期的廟務記錄並不詳細。
蘇江河透露,2006年吉隆坡兄弟廟組團來訪時,他們才知道原來仙四爺廟都供奉兩尊師爺神像,他將大殿神像的吊牌清洗一番,果真發現原來還有一尊神像寫著“四師老爺”。
雖然擔任理事多年,對廟務歷史如數家珍,蘇江河表示自己在導覽時還是會感到緊張,不過隨著公眾發問,他也能自如介紹。
總策劃賴俊嵐(40歲)表示,主辦單位希望通過串聯和共學的方式,讓本地人話說在地歷史,也讓學術界與當地人有更多交流。身為馬大歷史系在籍博士生,也是林明圖書館理事的他認為,本土歷史記錄不應該僅由學術界來做,當地人的口述歷史也有它的價值,雖然考究不如學術界嚴謹,卻也能拼湊成歷史的另一個部分。
《錫家.年華2024》接下來將移師到馬登博物館(4月28日)、雪蘭莪新古毛(5月5日)、吉隆坡仙四師爺廟(5月11日)、加影社區文物館(5月12日)及最後一站檳城(5月19日),有意參與活動可聯繫賴俊嵐(017-4803036)或林懇(010-2202380),星洲日報與Myde TRAVEL旅遊雜誌為此活動的媒體合作伙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