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所带来的不便,只会越来越频繁。
上周,新山多处发生水灾,一些住宅区如淡杯裕华园首次遭遇水灾
ADVERTISEMENT
除了水灾造成的财物损失,塞车也成为水灾的后果之一。整个大新山地区因为多条主干公路遭大水截断,以及某些住宅区的积水而造成交通大瘫痪。
不少人到社交媒体如脸书和小红书吐苦水,原本10分钟的路程,最后花了两个小时才到家,身心俱疲。
我与新山的同仁也到埔来国会选区,协助国会议员苏海占与当地的居民,尽可能确保水灾所带来的损失能够减至最低。
但是,这延伸出一个问题。
我们能够尽可能帮助灾民,因为国会议员办公室随时准备就绪,发生问题时就出动。
可是,类似的事情因为全球暖化的关系,只会越来越频繁。
难道我们就必须每次都战战兢兢地看著大雨降临,确保大水不会再次淹到我们家门口吗?难道居民必须看到大雨即将降下时,先把准备的沙包放在家门口?
这种战战兢兢地过每一天的生活,是极度不好受的。
那样,我们应该有什么办法,尽可能减低水灾发生的频率?
全世界虽正面对全球暖化所带来的反效果,但是一些城市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它们。新加坡虽然是平地且靠海,水灾的频率却少很多。
追根究底,城市的开发与水灾频率高低,是有极大的关联。
新山与许多马来西亚的城市一样,面对的是快速发展与开发,高楼大厦不断地建起来,住宅区也是越来越多。
政府也把新山当成是柔新经济特区的重点城市之一,因此这只会让新山的发展更为迅速。但是,发展的同时,我们是否有好好地做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包括改造河流、河流上建筑商业用地、填海造陆等,我们是否征询专业的意见?还是我们先发展,建好了商业区和住宅区,才想未来的问题?
这种本末倒置的想法,肯定让水灾问题更为严重。
我们在新闻和脸书上不停看到大家的互相帮忙,临时疏散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很有耐心地帮助灾黎。但是帮助的同时,我们是否想过要怎样更有效地帮助马来西亚的下一代?
解救问题的方法,不应该是治标不治本,而是找出根源,然后解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