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9日讯)为进一步降低新生水的生产成本,并增加每日可处理的水量,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正探讨采用新的反向渗透回流技术,将新生水回收率从目前的75%提高至90%。
《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自2002年推出新生水,利用薄膜技术将用后水回收净化成食水,至今已有20年。
ADVERTISEMENT
新生水作为该国“四大水喉”之一,目前可供应国内约四成的用水需求。5座新生水厂每日可处理的水量达到1亿7000万加仑,足以装满约306个奥林匹克标准泳池。
新生水主要供应给工商业用户和晶圆制造厂,以冷却冷气系统,从而减少耗水。天气干旱时,公用局也会为蓄水池注入新生水,混合后处理成饮用水。
此前,新生水的回收率受限在75%,主要是因为薄膜水流局限于单一方向。水中的钙、铁、磷酸盐和有机物,容易形成矿物结垢,导致薄膜表面阻塞。
公用局2015年到以色列考察后,开始与以色列公司ROTEC合作,试用反向渗透回流(Flow Reversal)技术改善薄膜性能,将水流改为双向,从而防止薄膜结垢。这样一来,处理的水量可增加两成,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盐水量也减少六成,除了降低营运成本,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探讨采用仿生薄膜技术 可进一步减少三成能耗
公用局受询时指出,这项新技术2016年在克兰芝新生水厂进行测试,试行一年后证实可行,预计2025年和2026年分别在新的樟宜和大士新生水厂采用。
除了回流技术,公用局也探讨采用仿生薄膜技术,料可进一步减少三成能耗。
这项与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薄膜科技中心合作开发的薄膜技术,效仿红树林等自然界生物的细胞,透过水通道蛋白的仿生薄膜(aquaporin biomimetic membrane)技术,有效阻隔高浓度的盐分,让水分子通过。
比起传统的反向渗透膜,仿生薄膜只须施加一半的压力,就可达到相同的透水性,能耗因此较低。公用局上个月开始在乌鲁班丹的新生水厂试行这项薄膜技术,为期一年,每天可处理100立方米的水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