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6日讯)马新边界开放后,新山市中心明里南街后巷至今仅有20%的小贩复业,当地小贩翼望能获得州政府援助,同时提升环境设施,以吸引消费者回流,也协助小贩度过难关。
据了解,冠病疫情爆发前,明里南街后巷共有多达102个摊位,但自从疫情爆发后,部分小贩因着种种原因,包括顾客人潮不如预期,而断断续续营业,有些甚至索性停业至今,观望接下来的局势发展。
ADVERTISEMENT
新山小商公会今日偕同明里南街后巷部分小贩召开新闻发布会,会长郑添皇表示,州务大臣拿督翁哈菲兹于上个星期巡视该处时,他已向大臣反映小贩的诉求及建议。
他说,当地小贩希望能获得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援助,包括更换残旧的桌椅、提升路灯照明,增设流动厕所、雨盖及告示牌,美化用餐环境,将当地打造成景点吸引游客。
他说,他也向州务大臣要求拨款每个档口2000令吉援助金,协助小贩重振旗鼓。
他也于2天前携同部分小贩与新山市政厅小贩执照组官员,希望对方能体恤小贩暂停营业的苦衷,不要收回相关小贩的档口设施,并允许愿意复业的小贩更新营业执照。
郑添皇指出,州政府和新山市政厅已授权该公会,负责处理重新规划明里南街后巷小贩的营业事宜,包括收集小贩的意见,希望能统一提早至下午1时开始营业。
他说,该处小贩于疫情前的营业时间从傍晚6时起,惟疫情后晚间的客流量减少许多,因此小贩希望能提早开始营业,增加销售量。
蚝煎小贩冯壬茂(36岁)受访时说,行管令期间,其档口所在的后巷仅有3家档口营业,行管令后才渐渐迎来另2家档口复业。
他说,其档口自从疫情后就将营业时间调整到下午1时至傍晚6时30分,接下来暂不打算将营业时间调整至疫情前的下午4时开业,主要是因为如今客流量集中在白天出现。
他表示,由于晚间营业的档口不多,再加上路灯照明不足,附近常会有醉汉出没,导致顾客不敢光顾该后巷,因此希望警方能加强巡逻。
马来熟食小贩芬迪(40岁)说,他自我国首次行管令期间营业2个星期后,就暂停营业至今。
他表示,由于该后巷并非所有小贩皆复业,所以无法吸引顾客回流,顾客人潮不多,再加上如今难以聘请摊位助手,令他不敢随意开业。
他说,该后巷于疫情前原有30家巫裔小贩开档,但如今仅存15家档口开业,而这15家档口也是断断续续营业。
“我们只希望这些诉求能够获得大臣允准,包括摊位损坏、小贩需要资金周转、提早至下午1时营业等等。”
面摊小贩李亚妹(65岁)说,如今晚间到访该后巷的人潮渐少,因此她希望能将开业时间提早至下午,同时希望能增设雨盖,让小贩们不必“看天气吃饭”。
她表示,由于其摊位附近恢复营业的档口不多,所以原本使用的水供已被切断,如今只能依靠附近的咖啡店供应。
她说,其摊位于去年12月复业时,到访人潮并不多,直到今年4月1日马新边界开放后,生意额才渐渐恢复至比疫情前更佳的景象,大部分顾客都会堂食。
发布会出席者包括:新山小商公会副会长郑锦铭、总务许炳正、理事陈培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