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5日訊)可以“手抓”的辣沙,你品嚐過嗎?柔佛州獨有的柔佛辣沙(Laksa Johor)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如今更是受到各族同胞歡迎。雖然年輕一代未必瞭解柔佛辣沙的歷史,但這道融合了馬來與西方文化特色的料理,絕對是到訪新山不可錯過的辣沙之一。
ADVERTISEMENT
新山乃至南馬一帶的辣沙,多以濃濃南洋風味的華人辣沙著稱,而“柔佛辣沙”則是在巫裔社群裡遍地開花,許多愛吃馬來傳統美食的饕客,對它並不陌生。
柔佛辣沙的特色在於其使用的是意大利麵條,辣沙醬汁也較為濃稠,不但類似西餐的肉醬意大利麵,也迎合馬來傳統用手抓吃的文化。
在〈新山眼〉“新山美食:辣沙哪一味”系列的最後一個單元,我們走訪位於新山福林園的Dann’s餐廳,一起了解柔佛辣沙背後的故事。
迄今已有120年曆史
柔佛辣沙起源於19世紀末,至今已有超過120年的歷史。
根據資料,“柔佛現代之父”已故柔佛蘇丹阿布峇卡在19世紀末前往意大利旅遊時,在當地品嚐了肉醬意大利麵,愛上這道料理;回國後,他便要求柔佛王室御廚烹煮意大利麵條,並且加入本土元素,自此誕生了這道柔佛獨有的美食。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道宮廷菜餚也流傳到民間,許多官方宴會或友族婚宴上,都能見到其蹤影。
如今,很多馬來餐廳都有售賣柔佛辣沙,每逢開齋節,巫裔家家戶戶也會烹煮這道傳統美食。
值得一提的是,柔佛辣沙不僅是人民愛吃的美食,早在2016年,柔州政府就已同意將其列入憲報,讓柔佛辣沙成為州文化美食(Heritage Dishes)的代表,將之發揚光大。
納奇:母親家族曾任王室幫廚
Dann’s餐廳業者莫哈末納奇(31歲)受訪時說,他的父親在2007年開設該家售賣道地美食的餐廳,除了黃姜飯、米暹溼,柔佛辣沙也是這裡的招牌之一。
他透露,其母親阿茲扎的家族成員早年曾為柔佛王室工作,也有一些親戚負責廚房事務,因此才把這道宮廷料理的做法代代傳承下來。
“新山雖然有不少地方都可以吃到這道料理,但正宗的柔佛辣沙比較少見,相比之下,馬來家庭自制的柔佛辣沙會保留更多傳統特色。”
莫哈末納奇的父親嘉瑪魯丁在今年1月逝世,目前他接手和母親一起打理餐廳生意。
柔佛辣沙只用意大利麵條
柔佛辣沙的主食是意大利麵條,配料包括豆芽、黃瓜絲、洋蔥、菜脯、酸甘、辣沙葉和叄巴峇拉煎。
在品嚐辣沙前,先擠上酸甘汁,再把辣沙醬和麵條攪拌均勻,就可以享用香噴噴、口感豐富的道地柔佛辣沙。
莫哈末納奇說,傳統的巫裔同胞會用手抓吃柔佛辣沙,不過,由於其餐廳顧客以華裔為主,因此為了迎合大眾口味,他們的辣沙醬會比較多汁。
“柔佛辣沙只可以使用意大利麵條,不可以換成黃面、米粉或其他粉類,一般上,我們會把麵條趁熱擺好在盤裡,每份麵條可以擺出類似‘8’的形狀。”
他也強調,原始的柔佛辣沙只有上述配料,如今一些餐廳會在辣沙加入水煮蛋、長豆、豆腐或火炬姜花(Bunga Kantan)等,保留初始風貌的柔佛辣沙已越來越少見。
辣沙醬汁熬煮4到6小時
食材處理耗時一天
柔佛辣沙的準備工序既繁瑣又耗時,單是辣沙醬汁就要熬煮4到6個小時,食材處理工作更是要花上一天的時間。
莫哈末納奇說,他主要使用馬鮫魚(Ikan Tenggiri)烹煮辣沙醬,先把魚煮熟,接著剝掉魚皮、把魚肉和魚骨分離再混合攪拌,再加入洋蔥、姜、蒜、蝦米、辣椒幹及其它香料一起煮成醬汁。
一次處理30公斤魚
“我們通常一次會處理30公斤的魚,因為過程太耗時,每星期只有一天會製作醬汁,再分裝冷凍,要售賣的當天才加入新鮮的椰漿煮成辣沙醬。”
他指出,柔佛辣沙在傳統上會使用馬鮫魚或西刀魚(Ikan Parang),但是後者的魚刺更多,準備工序會更復雜;也有一些人是採用甘榜魚(Ikan Kembung)。
他透露,該餐廳一天通常只售賣30到40碗柔佛辣沙,如果有饕客想品嚐“高級版”即以西刀魚煮成的柔佛辣沙,則必須先打電話到餐廳預定。
莫哈末納奇:年輕人不瞭解傳統美食
莫哈末納奇受訪時坦言,大馬有很多美食是各種不同文化的交融,但很多年輕人對傳統美食的淵源並不瞭解,也不懂其特別之處。
他舉例,馬來西亞、印度和阿富汗都有黃姜飯(Nasi Briyani)這道料理,因為其父親是阿富汗人,其餐廳烹煮的黃姜飯就結合了阿富汗與馬來式特色。
莫哈末納奇說,對新山人來說,柔佛辣沙不是一道稀有的料理,但要把傳統延續下去並不容易。
“柔佛辣沙雖然已經演變成一道平民化的道地美食,但是它的文化傳統也正在流失當中,大多數年輕人不懂得如何烹煮這道菜。”
黎菲菲:辣沙湯汁濃稠有特色
華裔食客黎菲菲受訪時指出,柔佛辣沙採用的是意大利麵條,與一般的辣沙有很大的不同。
“我蠻常吃馬來美食及光顧這家餐廳,也會喜歡吃柔佛辣沙,它的辣沙湯汁特別濃稠,很有特色。”
阿茲林:手作醬汁保留傳統味道
另一名友族食客莫哈末阿茲林(50歲,經理)告訴記者,Dann’s餐廳所售賣的柔佛辣沙,其特色之處在於醬汁保留了傳統味道,且是手工製作。
“在新山,我們經常可以吃到柔佛辣沙,這算是柔佛的一道特色美食,我認為年輕人也應該多多嘗試。”
他指出,每逢開齋節及哈芝節,他的妻子也會烹煮柔佛辣沙,因此這道佳餚可說是佳節不可少的料理。
《新山眼》的內容,將同時在報紙和社交媒體推出。
各位讀者可至“大柔佛社區報”的官方優管頻道(YouTube),同步追蹤《新山眼》。
歡迎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讀者,點擊以下鏈接訂閱本報官方優管頻道(https://bit.ly/3zaWUBC)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