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社一直都有“一山、一校、一廟”的說法,對古來亞逸文滿新村而言,擁有近百年曆史的大伯公廟,就是該村的“一廟”。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本期《這些人,那些事》要介紹的,就是亞逸文滿新村內的“一廟”──大伯公廟,大伯公或稱福德正神,是管理土地之神,也就是土地公。
ADVERTISEMENT
這座廟,不但是該新村人的信仰,更因該廟是早期少數提供問事及施醫贈藥的神廟,受到當時代柔南一任善男信女區的歡迎,經常前往該廟尋求解惑。
此外,該廟與其他地區大伯公最大的不同,是該廟的大伯公金身,屬全國唯一一尊以黑色木雕成,被譽為“黑木雕金身大伯公”。
這座全馬獨一無二的大伯公,也因為祂的緣起,每年慶誕日定於農曆十月初二,與其他地區的二月初二亦大不相同。
1926年遇“福德先生”建寮供奉
該村88歲的村民張玉枝在談起大伯公的緣起時表示,該廟創廟人張開河是她的鄰居,據張開河當時口述,他是於約1926年的機緣巧遇一名“福德先生”繼而開始供奉大伯公。
她說,已故張開河當時在黃梨園(現在的南洋魚場)工作,突然下了一場雨,一名身著藍色衣服的老者,從雨中走向黃梨園的寮子(小木屋)避雨,並與他聊天。
她表示,老者第二天再次出現,詢問張開河是否可以為祂建一座寮子,在張開河同意對方的請求後,對方便離開。
“張開河告訴我,由於老者自稱‘陳福德’,讓他聯想此人應該是土地公,在建好寮子後,就以紅紙寫上‘大伯公’的字眼放在寮子供奉。”
供奉大伯公後一切順心
她指出,自開始供奉大伯公後,附近一帶的村民一切都很順心,較後在張開河的號召及新村下街場兩排店屋的店商捐助,將寮子改建為一間小廟。
她說,隨後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大伯公廟也搬遷至新村的現址,而該廟每年十月初二的慶誕日,便是張開河築好廟供奉大伯公的日子。
她指出,大伯公廟建成後,張開河親往新加坡欲購置大伯公神像,卻被告知所有的大伯公神像已售出,只剩下唯一的一尊黑色神像,在別無他選下,張開河以80元購下這尊神像。
或許,張開河當時也沒料到,這個巧合卻也讓亞逸文滿大伯公廟如今得以成為全國唯一擁有黑木雕金身大伯公的大伯公廟。
目前為大伯公提供問事服務的洪志明是該廟第三代乩童,他表示,該廟第一代乩童曾提供贈藥服務,但這項服務在第二代乩身就已停止,如今提供主問事服務。
該廟理事會主席劉子興表示,大伯公可說是新村村民主要的信仰及守護神,是本區早期少數提供問事及藥材給病患的神廟。
遺下一本藥書不知去向
他表示,提供藥材給病患的服務在第二代乩童時,因很多藥材已無法尋獲而終止,目前只留下的一本藥書,也已不知去向。
他說,早期的乩童主要是醫治奇難雜症,信眾來自南柔多個地區,包括新山、古來、新邦令金、北幹那那、江加埔來等地,該廟的契子契女在最輝煌時期達3000人,如今每年該廟慶誕時,這些契子契女仍會回來參與其盛。
他透露,該廟在搬至新村後,從茅草屋改建為木板屋,再於1995年在信眾的捐款下,擴建為現有的規模。
他表示,除了每年的慶誕活動,該團也於2017年增設遊神組及青年團,推動各項活動。
要籌50萬修建大伯公廟
他說,遊神組主要配合慶誕策劃遊神活動,唯去年受行管令影響已暫停1年;青年團推動的活動,包括孝親敬老、健康檢測、義診等。
他說,作為當地村民的主要信仰,該廟除了適時捐款給該村唯一的華小──萬邦華小,每年也頒發獎勵金給該校在小六評估考試中取得佳績的學生。
他表示,從以前的贈藥開始,該廟推動的便是行善積德。因理事會一直延續這項傳統,雖已不贈藥,仍將善信所捐獻的款項,捐助有需要的弱勢團體,包括在疫情期間,撥出1萬令吉購置醫藥用器給醫院。
他指出,經歲月的洗禮,該廟目前面對漏水等問題,必須進行維護及修建。
他表示,該廟已定下5年籌募50萬令吉的目標,分階段進行重建及美化,也期許美化的大伯公廟能成為本區有特色的打卡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