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古稀之年可以做些什么?来自东甲的黄朝兴就动手把一个个废弃的塑料瓶,变成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小灯笼!
黄朝兴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透露,自己自年轻就喜欢动手制作手工艺品,惟因工作关系无法将之付诸于行动,只能偶尔参加灯笼制作比赛。
ADVERTISEMENT
如今,已从养家糊口线上退下来的他,因疫情关系无法外出,今年6月偶然看到屋外废弃的塑料瓶,觉得丢了可惜,就巧思妙想,把塑料瓶化废为宝。
他除了重新赋予塑料瓶价值,也把家中的一角装饰地充满喜庆,更让他生活中有了精神寄托及满足感,一举多得。
重听更能专心制作
黄朝兴年轻时在新加坡工作,因长期的机械噪音导致如今重听,但也因为如此,更能让他专心在制作手工上。
他在制作灯笼时,不喜旁人打扰,总是自己一个人安静地慢慢动手,同时不断思考要如何让作品更上一层楼,或制作其他造型。
其作品大部分是传统的圆形灯笼,与数十年前流行的美禄罐灯笼相似,惟他为灯笼涂上鲜艳色彩及加上装饰,显得更喜庆及精致。
其他造型还包括莲花、旋转型灯笼及鼓型,一些灯笼也装上灯泡,每当灯泡亮时,就显得夺目靓丽。
切割考验耐性专注力
黄朝兴主要以孙子喝完的羊奶罐为材料,加上洗、量、割、缝、上色及贴装饰等工序后,漂亮的小灯笼才出炉。
看着制作过程并不特别难,却非常考验耐性及专注力,尤其是在切割部分,只要切割不平均,就影响整个造型。
黄朝兴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披露,开始制作时难免会面对问题,有时候甚至会睡不着,只想着要怎样解决和改进,因此,每当完成一个作品,他就会很有满足感。
6个月完成逾30灯笼
如今,他在6个月内已完成超过30个灯笼,尽管如此,他还是时常动手制作,享受灯笼成型的满足感。
黄朝兴非常注重细节,他披露,在制作初期发现灯笼会褪色,研究后才发现是塑料片没有洗干净。
他也会用难度较高的针线缝合切口,以免切口处变形,同时会在灯笼底面贴上反光贴,以便灯泡亮时,灯光会因折射而更加明亮。
1987年夺奖 奖杯保留至今
黄朝兴曾在1987年制作小龙造型的灯笼,参加中秋灯笼制作比赛公开赛,并夺得亚军,这个奖杯也被他好好保留至今。
他之后因为工作关系,鲜少再参与比赛,直到2015年他退休返回家乡,才又开始制作。
他在2019年为了让外孙参加中秋节服装赛,就用塑料瓶制作了“莲花装”让孙子成功跻身三甲。
他表示,所有作品都是自己想象,没有参考其他作品,只要灵感到了,他就会动手尝试。
陈秀伍:作品只能看不能碰
黄朝兴的作品也是他的心肝宝贝,只供观赏,不供玩赏。
黄朝兴的太太陈秀伍表示,丈夫的作品是其心血,漂亮精细,虽然家人都很喜欢,却只能看不能碰。
她说,丈夫过去常常到咖啡店喝茶,如今已减少外出,反倒是在家做手工。
她补充,丈夫对作品有较高要求,一旦感到不满意,就会舍弃。
黄美娴:父亲出手帮忙制作
另外,他33岁的女儿黄美娴则说,父亲在动手制作时,从不允许别人干扰,孩子们都了解其个性,所以都不敢靠近,免得被骂。
尽管如此,黄朝兴还是很乐意为孩子们动手,就如黄美娴小时候的灯笼比赛,甚至是她孩子的中秋节服装造型,都是出自他的手。
黄朝兴也表示,他将继续制作更多灯笼,若有慈善组织想学,他也非常乐意教导。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