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首页
|
登广告
活动
下载App
热门搜索
大事件
发现东盟
股市
星洲人
互动区
登录
Newsletter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总编时间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风起波生
大使笔迹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亮剑
下班的路
百格大家讲
长风破浪
大选探路
翱翔天际
烈火真金
华研智库
吃饱了吗
鸟生鱼汤
娴言
鹭岛南望
走读天下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杭州亚运会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动力青年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极端气候
极端气候、粮食危机、地缘政治新加坡如何用科技未雨绸缪
假设爆发世界性粮荒,假设邻国断了你的水源,假设强国在边界整军备武,你能未雨绸缪吗?大部分国家穷于应付眼前的、紧急的纷乱,很难看向远处,新加坡却是一个稀罕的缜密规划、及时布局的国家。 缺水缺电缺粮又有战争危机的可能未来,新加坡是如何运用高科技在做准备?它的忧患意识来自哪里?准备又做到了哪一步? 2023年压轴场“不寻常对话”,邀请到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 团社长李慧玲与谈,她曾任新加坡联合早报驻北京及香港特派记者,对北京、香港的多年现场观察,使得她在回看新加坡本身的政治生态时,有了更深入的透视。 这场对谈由李四端先生主持。李四端态度温润如水,思路却锐利如刀,和李慧玲的深思严谨低调风格反差巨大,也突出了主题中“前瞻”和“灾难”的现实反差,是一场令人期待的对话。 【活动讯息】 前瞻危机:新加坡的科技未雨绸缪 主讲人: 李慧玲 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 李四端 MOMOTV董事长 时间:11月30日(四) 晚上7點半至晚上9點正 直播报名:https://www.surveycake.com/s/8y07a 直播协力伙伴: 天下杂志、风传媒、广达电脑、世界日报、世界新闻网、星洲日报、财团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
1星期前
温思拯.面对逆境的共同韧性
为了共同利益,让我们异中求同,一起建造高韧性社会,以便在面对高度不确定性和危机冲击时能够有效预防、抵御、适应、恢复以及更好地向下一阶段发展。
2星期前
极端气候致天灾频传 美5大保险公司排除天灾险项目
华盛顿邮报报道,气候变迁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层出不穷,全州保险(Allstate)、美国家庭人寿保险(American Family)、美国全国保险公司(Nationwide)、伊利保险(Erie Insurance Group)与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向监管机构表示,决定终止天灾风险区域的承保业务,并排除因不同天气事件造成的保险项目,同时提高每月保费和自负额。
3月前
极端气候致歉收 全球闹米荒 米价酝酿上涨
由于化肥价格上涨以及非洲之角持续数年的干旱导致产量下降,肯雅大米价格不久前飙升。从印度进口的廉价大米填补了缺口,养活了内罗毕基贝拉贫民窟数十万居民中的许多人,而他们每天的生活费还不到2美元(约9.3令吉)。
4月前
厄尔尼诺卷土重来 美专家:极端气候恐持续到2024年
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发布声明指出,厄尔尼诺已经存在,随着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平面温度高于平均值,显示为弱厄尔尼诺,5月的赤道西太平洋低层风异常偏低,东太平洋高层风异常偏西,赤道沿线对流增强,印尼上空的对流减弱。总结来说,大气与海洋模式耦合系统反映了厄尔尼诺的出现,预计将在今年至明年影响北半球的冬季。
6月前
世界气象组织:极端气候肆虐 半世纪夺200万命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今天(23日)公布最新报告,统计过去半世纪全球近1.2万件与极端天气、气候及降水有关的事件,共造成逾200万人丧命,并酿成4.3兆美元经济损失。
7月前
本报特约
陈欣怡医生.热浪来袭,接受“烤“验
这些极端气候背后的原因还是因为全球变暖。我们应该采取行动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发展,提高能源效率等减缓全球变暖,减少热浪的影响。
7月前
本报特约
六日议言堂
黄书琪 | 打造坚韧耐淹的聚落
3月的柔佛大水灾已经过去一个月,大家对于如何预防下一次水灾来袭的讨论,依然停留在掘深挖宽河道、定期清理渠道淤沙等短期解决方案。但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因为河道变浅而导致的水灾,我们所面对的是在暴大雨与极度干旱之间摆荡的极端气候,唯一的解方是让我们人类的聚落坚韧适应气候变迁,尝试减缓极端气候给人类带来的冲击。 人类聚落因应人口增长,不断往外扩散,我们把原本就是天然海绵的绿地变成人类聚落,盖满了无法吸水的公路铺面、停车场、建筑物,雨水只能在马路上往低处流,如果遇上哪一段排水渠道无法负荷同时涌入的流水,就形成城市里的闪电水灾。 柔佛这一次的大水灾主要原因,是3天雨量等同三月降雨总和的两倍半,在在提示我们,这是极端气候的考验。我们只想着尽快的把水排进沟,沟里的水流进河,河水奔向大海不复返,但忘记了,极端气候不是只有暴大雨,等着我们的另一端就是少则一两个星期、久则数个月不降雨的厄尔尼诺现象。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我们活在气候变迁的年代,我们用来掩埋垃圾的土地,我们的高排碳生活方式,都是跟下一代借来的,我们这一代人正在预支下一代的地球资源。不论我们能否逆转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灾难,我们必须打造强韧防灾的人类聚落。 地震带上的房子都有一定的建筑规范,避免频密的地震不断带来人命伤亡与财产损失,也让人类即使居住在地震带地区,都可以在每一次的地震之后迅速恢复过来。同理,我们必须接受气候变迁给马来西亚带来的其中一个改变,就是水灾几乎无可避免。 2019至2020年首相署因为救灾、赈灾所花费的款额是860万令吉,2020至2021年花了1946万令吉,2021年只2022年则瞬间飙涨到8亿8790万令吉。 副部长在国会回答我的提问时表示,因为提供给灾民的补助款从每户500令吉提高到1000令吉,所以才有这个瞬间飙涨,可是我们只要细看就发现,这个水灾频繁发生,受灾户倍数增长脱不了关系。 如何减缓每一次水灾后国家与民间必须承受的财产损失,是我们未来建设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不仅仅是要看起来美的绿建筑,还必须坚韧面对每一次的水灾。 低于海平面的荷兰人在河岸盖房子,即便洪水来袭,房子依然漂浮在水平面上。荷兰人的高配版我们或许负担不起,但是,登嘉楼的阿伯经历两次水灾,已经找出了低配的漂浮屋解方,即在高脚屋底绑上几十个大水桶,再用绳索绑定房子,五万令吉有找。 大型防洪工程要继续做,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再庞大的人类工程都有可能遇上千年一遇难以抵挡的极端气候挑战,如何增加国人面对天灾的韧度,是我们的功课。
8月前
六日议言堂
专题
《世界粮食危机》第一篇 | 明天,你是否幸福吃饱?全球粮食危机响警钟
过去三年饱受疫情、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极端气候带来的动荡硝烟未散,长期以来的全球不平等情况也造成每晚有多达8.28亿人在饥饿中入睡。
9月前
专题
社论
社论.官民配合,全面应对洪灾
国人实在无法年年承受一轮洪水冲击,尤其是低收入群体被洪水搞得水深火热。以民为本的政府应该此刻就全力做好防灾准备,不要只为掌权而举办大选。
1年前
社论
带你看世界
辽宁强降雨溃堤 重庆44度高温烤
中国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水深火热”极端气候,西南部重庆市正逢高温气候。
1年前
带你看世界
即时国际
极端气候对经济构成毁灭性影响
(巴黎16日法新电)全球暖化加剧了极端气候,造成更频繁和更强烈热浪的形成。许多专家认为,除了不时夺走数千人的性命,热浪现象也可能对经济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持续长时间、不合时宜的热浪席卷美国中部和西欧地区,导致当地气温飙升至摄氏40度以上。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数据,从1970年到2019年,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200万人死亡中,极端高温占近10%。 此外,几乎所有与极端高温有关的死亡都是自2000年后发生的,尤其是最近十年:2010年至2019年,在录得的18.5万例极端天气死亡中,极端高温占了半数。 欧洲环境署(EEA)报告称,在欧洲1980年至2022年期间,热浪将对90%与天气事件相关的死亡负责。 热浪也会造成经济损失,但它们比风暴或洪水造成的损失更难量化,也更难保险。 长时间的高温会导致更多的人去医院就诊,建筑和农业生产力急剧下降,造成农产量下降,甚至对基础设施造成直接破坏。此外,过高的死亡率也将带来经济代价。 EAA估计,1980年至2000年间,热浪对32个欧洲国家造成了270亿至700亿欧元(约1249亿至3237亿令吉)的损失。过去20年的损失,包括造成3万人死亡的2003年致命的热浪,几乎肯定会更高。 法国国家公共卫生机构称,热浪是“一种基本看不见、被低估的社会负担”。该国将在未来几天遭遇极端天气的袭击。 仅在法国,2015年至2020年的热浪就造成220亿至370亿欧元(约1018亿至1711亿令吉)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福祉损失,尤其是“过早死亡造成的无形成本”。 《自然》期刊的一项同行评议研究显示,2003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欧洲的热浪造成的损失占整个欧洲大陆GDP的0.3%至0.5%,南部地区的损失更高达GDP的2%。 该研究警告称,如果不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采取措施适应高温,到2060年,这一影响水平可能会比1981-2010年的基线提高5倍。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在摄氏33度或34度左右的持续温度下,一般工人“会失去50%的工作能力”。 上述机构估计,到2030年,热浪可能会使全球总工作时间减少2%以上,相当于800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造成2.4兆(约10.6兆美元)的损失,这几乎是1995年的10倍。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最新的综合报告中说:“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热应激将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户外体力工作的能力。”该报告指出,在一些热带地区,到本世纪末,每年有200至250天的时间可能无法进行户外工作。
1年前
即时国际
路见不平
郭健平.水灾SOP:防患于未然
我们对于水灾的标准作业程序,多年来就是先警告会发生;发生后就派人救灾;结束后政治人物有真心也有假意的来慰问;发放抚恤金,然后在一年或几年后,又因为天气不可抗力的因素,让一切无限循环。
2年前
路见不平
社论
社论.全球极端气候,洪灾乾旱将成常态
要长期解决防洪治水、预防干旱,就必须要有长期规划执行才能“治本”,短期的特攻队只能勉强“治标”。
2年前
社论
天下事
研究显示:气候极端化加剧
目前全球发生极端气候的几率越来越高,不管是降雨成灾、美国加州与土耳其等地的山林野火,灾情强度与范围几乎是越来越严重,欧盟也许可以等,可是地球不能等!
2年前
天下事
更多极端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