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大柔佛焦点

发布: 4:52pm 25/11/2025

壁画

上学路

铁轨

依斯迈街

壁画

上学路

铁轨

依斯迈街

特稿 | 枕着铁轨的上学路 40年代求学路壁画重现

报道:锺传颖
摄影:锺传颖、陆家明(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已签发 柔:特稿:枕着铁轨的上学路 40年代求学路壁画重现
位于依斯迈街店铺的巨型壁画,重现上世纪40年代二战后学生艰苦走路上学的情景,目前壁画已接近完工。

(居銮25日讯)冰冷的、坚硬的碎石、赤脚而行的稚子步伐——一幅定格在上世纪40年代的求学场景,如今以巨型的方式重现于横街,唤起居銮华社共同的时代记忆。

由著名画家蔡文涛构思、居銮中华学校校友会积极推动,并获得居銮市议会批准,这幅巨型壁画不仅描绘苦学精神,更被视为全马首个专门呈现华文教育史实的大型壁画。

ADVERTISEMENT

画中的主角为真实人物,他们是40年代居銮中华学校(居銮中华中学的前身)的学生,背后是华教在战后土地上艰苦扎根的缩影。如今只有2名亲历者仍在世,蔡文涛在动笔之前曾采访过其中一人。

已签发 柔:特稿:枕着铁轨的上学路 40年代求学路壁画重现
蔡文涛:相信壁画将是全马首个以华文教育为主题的壁画。

蔡文涛说,一切始于今年7月5日銮中谢师宴的一段分享。当时,他听见同窗曾维宏讲述其已故父亲曾森明童年时刻骨铭心的求学经历,深受触动。

完成壁画概念后,他向居銮中华学校校友会会长章井钟提出建议——在依斯迈街,以壁画的方式让这段被尘封的华教记忆呈现于世。

已签发 柔:特稿:枕着铁轨的上学路 40年代求学路壁画重现
上世纪40年代的居銮中华学校位于依斯迈街,当时仍是一个茅草建筑。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居銮中华学校由华侨、培英与中华女校于1945年合并而成,是华社先贤在二战结束后以血汗守护的火种。

“壁画中的学生们住在梁站附近的橡胶园,为了上学,每天清晨赤脚踩着冰冷的铁轨枕木和碎石,一步一步走到依斯迈街的中华学校。”

这段真实故事,如同一扇窗,打开了居銮40年代华教的艰辛岁月。而如今壁画所在地,正是当年中华学校所在地旁,而铁轨则从地面移上了高架天桥,但隆隆的火车声仍呼应着壁画中的故事。

那条从梁站通往居銮市区的铁路,就这样成为一代孩子的求学路。铁路笔直延伸入深邃森林,父母相信它能指引孩子安全抵达;而孩子们则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在暴雨中浑身湿透,赤着脚的他们靠结伴同行驱散心中的恐惧。

偶尔,他们会幸运地搭上铁道局维修车作为顺风车,但更多时候,只有幼小的双脚在碎石上艰难前进。

“这条铁轨求学路,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居銮华人对教育执着追求的最真实写照。”

蔡文涛希望,通过这幅壁画,让更多人认识到华教的根源,以及先辈们在困境中仍坚持让孩子受教育的非凡精神,同时也提醒年轻人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

这幅壁画在依斯迈街伫立,不仅重现历史,更让过往如铁轨般延伸的坚持和信念再次被看见。

过去的一个月,包括居銮中华中学学生在内的各界民众参与到了壁画的制作中,蔡文涛邀请他们一起为壁画上色,可以说居銮华社共同完成的作品。

已签发 柔:特稿:枕着铁轨的上学路 40年代求学路壁画重现
章井锺:这段铁轨求学路并非传说,而是白纸黑字的真实历史。

居銮中华学校校友会会长章井锺表示,当画家蔡文涛提出壁画构想时,校友会毫不犹豫决定承担起推动与协调的责任,因为这不仅是一项文化工程,更是校友会对华教历史与社区记忆应尽的使命。

他说,这段铁轨求学路并非传说,而是真实的历史。如今仍有两位已逾90岁高龄的耆老是当年走铁轨上学的学生之一,而校友会顾问戴国光的父亲,更是当年从铁轨边走路到学校的学生之一。

“过去的求学真的很艰难、很苦,但他们从不放弃。我们希望今天的孩子,看到这幅壁画时,能明白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该会一共筹得逾1万令吉,来共同完成这项富文化意义的壁画,并预计在12月进行揭幕。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