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40年再重逢 瑞林园逾千各族前胶工团聚



(古来9日讯)跨越40年的重逢!逾千名各族前割胶工友及居民,今午在古来瑞林园大团圆,笑泪交织共叙当年情。
1100名前胶工和居民跨越数十年的岁月鸿沟,带着回忆重返瑞林园,让这个沉寂多年的园丘再次洋溢着欢声笑语。
ADVERTISEMENT
一些居民还特别准备了当年瑞林学校的成绩单、班级照等,与老友一边翻看,一边讲述昔日故事。有人相拥痛哭,也有人欢笑回忆从前的割胶生活。


这场别开生面的“瑞林园团圆宴”由召集人兼筹委会主席再纳一手策划。
他接受媒体访问时两度哽咽落泪,情绪激动地表示,自己曾在瑞林园担任工头40载,见证了无数家庭在这里扎根成长。
他说,前阵子从园丘经理口中得知,这个地段被重新规划为工业或住宅区,将在未来3年内被夷为平地,正式走入历史。
“当我听到瑞林园将消失在地图上,心里非常难过,这个地方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我知道,如果不趁现在让大家再聚一次,也许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为了让昔日工友在园丘“消失前”再聚一次,他征得园丘管理层的同意,筹划这场千人团圆宴。
“我很感动,没想到相隔这么久,大家还是热情响应号召团聚。”

“看到老朋友重聚,我真的忍不住哭了。从前与无数工友朝夕相处,如今重逢,心情百感交集。”
“老朋友犹如手足,无论是印裔、巫裔或华裔,大家彷如家庭成员般相处。”
他指出,今天有600名巫裔、300名印裔和200名华裔前胶工和居民赴会。他也形容这场团圆宴,不仅是一次聚会,更是一段历史的温柔告别。


61岁的张育生是瑞林园的“土生子弟”,1964年在这里出生,5岁就跟着母亲进入橡胶园帮忙,当拔胶丝的小跟班。
1971年,他进入园内唯一的华小——瑞林学校就读一年级,当时全班有6名学生。

他说,由于上世纪70年代许多华裔家庭外迁,瑞林学校的学生人数日渐减少,直到1980年,全校仅剩下6名学生,最终被迫停办,学生转校至古来华小。
“后来学校就荒废了,还不知什么原因起火烧毁。”
张育生感慨,瑞林园的割胶时代已成为历史,而今天的团圆宴也许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园内重聚。

72岁的张佩浓从小在瑞林园长大,她的母亲是割胶工友,父亲则是园丘杂工。
家中有9名兄弟姐妹的她回忆说,15岁那年父亲离世,为了分担家计,她只好辍学跟随母亲割胶。
后来她在25岁外出打工和结婚,33岁又回到瑞林园接手母亲的杂货店,一直经营到2009年才正式搬离。
“今天能在这里见到老朋友、老邻居,我真的很感动。”

74岁的林德怡指出,父母当年漂洋过海到大马,在古来瑞林园落地生根。
“自己就是在这里‘吃大锅饭’长大的孩子。”
“我在瑞林学校念完六年级后,就留在园丘帮忙割胶、修路、搬木头当杂工。”
如今阔别50年再度踏足旧地,他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园丘,感触良多。

87岁的陈祝英来自北干那那,她在20岁那年嫁到瑞林园,从事割胶工作,一干就是22年。
她指出,自己与丈夫育有8名子女,她在42岁那年搬离园丘,但割胶生活仍深深印在她的记忆中。
“今天能再见到当年的朋友,感觉像回到了年轻时,心里真的很开心。”

75岁的冼书敬是瑞林学校1962年毕业生,他毕业后留在园丘内担任杂工,负责铺路、除草、搬运等工作。
随着橡胶业式微,他离开园丘外出谋生,如今特地回到瑞林园,只为再看一眼旧地。
“很多老朋友我已经认不出了,但一见面,听到口音、笑声,就知道是老朋友。那种感觉很奇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