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赚快钱 少年卖3银行户头 判入改造所半年



(新加坡9日讯)16岁少年经好友介绍,为赚1500元(新币,下同;约4950令吉)快钱卖掉银行户头,殊不知自己变成了钱骡,最后不但钱没拿到,还被判进入改造所半年。
《新明日报》报道,一则“提供银行户头可获1500元报酬”的广告,让当时16岁的伊登(化名)在2023年至2024年间卖出3个银行户头,没想到因此成为钱骡,户头流经超过10万元的不法所得。今年,他被判入青年改造所6个月。
ADVERTISEMENT
现年18岁的他接受访问时说,他与父母关系紧张,常与朋友混在一起。某日从密友处得知可出售银行户头,每个户头可得1500元报酬。
对方未说明用途,他也未听闻关于钱骡的案件,并不清楚自己正踏上犯罪之途。他当时一心只听信其他人说没有风险可以轻松拿钱,就决定照做。
然而,他称从未收到任何报酬,对方在取得户头后失联,如今只能悔不当初。
另一名20岁的青年基冉(化名)来自单亲家庭,就读工艺教育学院时为减轻母亲负担,在同学群组看到“快速赚钱”的贴文后,开设并卖出两个户头,赚取2000元(约6600令吉)。
他坦言,确实有想过自己在做违法的事,但因急需用钱仍决定冒险,如今面对5项控状,预计11月底出庭。
两人表示,若当时了解钱骡罪行的严重后果,或许不会走上歧途。
他们目前正接受相关的辅导治疗,和家人的关系也有所改善。基冉目前一边读书一边兼两份差,而伊登则经常到父亲的小贩摊位帮忙。
受访律师对刑罚看法不一
受访律师认为刑罚应具威慑作用,但也有者对一刀切的惩处模式表关注。
律师阿尼尔星指出,越来越多年轻钱骡被判改造训练(reformative training),惩罚虽具威慑力,但或忽略了他们的个别处境,如经面对济压力、朋友影响或被骗交出银行户头。
“他们往往不清楚罪行的严重性,甚至不知道为何会触法。”
他也指出,改造训练把年轻罪犯从家庭和社区抽出,有时还会影响学业。
律师戈麦斯则认为,过于严格的量刑准则可能会颠覆对青少年罪犯以改造为主的传统司法原则,例如犯下蓄意伤害罪行的年轻人能获缓刑监视,但钱骡却会被判接受改造训练。
与缓刑监视和其他社区服务刑罚不同,改造训练会留下犯罪记录。
律师塔娜娅表示,新法令的出台本质上表明,新加坡国会正对涉诈骗类罪行采取更严厉的立场,而法院与检控方也很可能顺应这一政策转向。
她指出,这或让年轻“钱骡”在受调查与检控阶段,向法庭求轻判变得更具挑战。不过也有律师认为,不能让触法的青年认为可以用年龄作为挡箭牌。如果16岁有能力自己去开银行户头然后让自己变成钱骡,那其实也意味着要有办法去承担后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