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旸 | 禁酒令,应兼顾校园安全与学校发展


近日,我国首相安华突然在国会上宣布全国学校全面禁酒的政策,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虽然他的出发点或许是为了维护校园纪律与学生安全,但宣布的过程仓促,隔天又改口称“一切照常”,让社会大众,尤其是华社与教育界人士措手不及。
这类反复的信息传达,不仅让基层学校无所适从,也暴露了政府决策过程中的仓促与缺乏协调。
ADVERTISEMENT
更令人玩味的是,一些在国会中拥有相当议席的政党,在政策宣布时选择静静观望,生怕得罪任何一方;等到隔天首相改口,一切恢复正常时,他们又纷纷跳出来抢着邀功,彷佛是自己力挽狂澜。
这种“风向一转就出现”的政治态度,让人看见了谁是真正为教育发声,谁只是为自己找镜头。
必须指出的是,维护健康与安全的校园环境,是社会各界共同的目标。然而,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应考虑我国多元社会的现实运作。若在未与教育界、家教协会或少数族群代表充分沟通前仓促推行,势必造成误解与混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华小的礼堂在非上课时间都会对外租借,举办婚宴、社区活动或筹款晚宴。这些租借收入并非额外收益,而是学校维持运作与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
长期以来,正是这笔自筹款项,协助学校维修建筑、购置设备及援助清寒学生。若政策一刀切、全面禁止含酒活动,将直接削弱学校的财务能力,甚至影响教育品质。
更现实地说,如果政府真能全面津贴全国华小的开销,给予充足资源,那学校根本不必依靠礼堂租金自力更生。
但事实是,许多学校仍然得靠社区与校友的支持,勉强维持运作。因此,制定任何政策前,政府应先了解基层教育的处境,而非以单一角度或政治姿态作出决定。
我认为,政府在落实政策时,应当:
1. 先与教育界代表、校方及社区团体进行公开磋商;
2. 明确界定“禁酒令”的适用范围,例如:是否包括租借活动、烹饪课程、或非学生参与的场合;
3. 给予学校合理的适应期与行政弹性,以平衡政策目标与学校经济现实。
“禁酒”若是为了守护学生,社会自然支持;但若政策仓促、朝令夕改,再加上部分政党趁机表演邀功,只会让人民更加看清在教育议题上,谁真正关心学校,谁只关心自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