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和父母赶场回忆 狮城货仓助理用数月薪水办歌台


 
                            
                        
(新加坡4日讯)对许多新加坡人来说,歌台只是农历七月的娱乐节目,但是对38岁的货仓助理林坤耀来说,它却承载着童年记忆与亲情的陪伴。
正因为这样,他不只当观众,还愿意连续掏出三、四个月薪水办歌台,只为了让这份文化延续、让台下的热闹不停歇。
ADVERTISEMENT
7岁跟父母一起“追歌台”
《8视界新闻网》报道,林坤耀7岁起就跟着父母“追歌台”,他说当年父母非常喜欢到处看表演。
“父母很爱看,我就跟着去。久而久之,看歌台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歌台对我来说不只是消遣,而是一种陪伴。农历七月一到,我就很兴奋,会想着哪里有歌台可以去。”
如今父亲78岁,母亲则75岁,两老行动不便,他只好独自追看,但对歌台的热情始终未减。
三十多年来,他看过的现场歌台不计其数,而最吸引他的,是现场乐队伴奏带来的震撼,以及和与观众互动的气氛。

1天跑四五场 “趴趴走”
住在新加坡裕廊西的林坤耀说,自己最高纪录是1天跑四、五场歌台。
“我会搭巴士环岛跑,从裕廊西、裕廊东到金文泰,最远甚至去过友诺士看歌台。”
除了当观众,他也勇敢走到幕后。
两年前,他透过社媒联系上歌台台主,决定自掏腰包办歌台。

就在那一年,他在裕廊西41街第64座出资办了一场歌台,庆祝大伯公千秋诞辰;隔年即2024年则在宏茂桥1道207A座,办了一场卡拉OK歌台。
“我做货仓助理,薪水不高,但我愿意花三四个月的收入来办歌台,因为我不想看到它走入历史。钱虽辛苦赚的,但花得值得,歌台需要有人撑下去。”
他认为歌台一热闹,庙会就热闹,社区也就更有人情味。
今年还要再办1场
虽然已连续两年掏出数月薪水,但他没有打算停下,并表示今年计划再办一场,一切还在安排。
他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歌台就不会消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