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大柔佛焦点

发布: 5:20pm 17/08/2025

祝福

传统糕点

新山海南会馆

妇女团

祝福

传统糕点

新山海南会馆

妇女团

传统糕点“薏粑”和“笠” 闰月再于新山海南会馆飘香

传统糕点“薏粑”和“笠”   闰月再于新山海南会馆飘香
符致俊(左)率先品尝新鲜出炉的“笠”,旁为符智发。(张赛玉摄)

(新山17日讯)乙已年闰六月,海南人在闰月、闰年送给家中长辈吃的“薏粑”和“笠”,再次在会所飘香。

按照海南人的传统,闰月、闰年让长者吃上“薏粑”和“笠”,带有延年益寿、消灾解难、吉祥如意的,因此,逢闰年、闰月,新山海南会馆就会动员一起制作这两样传统糕点,以祝福会馆的长辈,延续传统的敬老美德。

ADVERTISEMENT

传统糕点“薏粑”和“笠”   闰月再于新山海南会馆飘香
詹月英(后左)到厨房了解“薏粑”的制作进度。(张赛玉摄)

妇女团团长詹月英指出,今次妇女团共准备了70份礼盒,其中40余盒是送给会馆年龄78岁以上的老会员,其他则送给现任理事的父母、其他长辈以及年长的卸任理事。

她透露,每一份礼盒都附有两个红鸡蛋、两个“笠”和两个“薏粑”。

十分贴心的是,礼盒上更附上了“薏粑”和“笠”的简介和制作方法。

传统糕点“薏粑”和“笠”   闰月再于新山海南会馆飘香
礼盒内包含两个红鸡蛋、两个“笠”和两个“薏粑”。(张赛玉摄)

詹月英说,由于现代较年轻的一辈不太明白这项传统,更遑论制作这两种传统海南糕点,于是,她特别花了两个晚上输入相关资料,并在今日耗费4个小时剪贴,将附有上述资讯的小贴纸一一黏在礼盒上。

除了在周五预先准备材料,如腌猪肉、炒香菇及虾米等,妇女团的二十几名团员今天一早就已聚集在会所开始忙碌,以赶在下午3时,将准备好的礼盒送给长者们,或由会员的家属亲自前来领取。

传统糕点“薏粑”和“笠”   闰月再于新山海南会馆飘香
78岁的宋安彩能在一天内编织逾百个“笠”的外壳。(张赛玉摄)

78岁的宋安彩,主力负责编织包裹“笠”的外壳,并随时指导尚无法上手的“新人”。

她介绍,“笠”主要源自中国海南岛琼海县。

“早年如果有从南洋回到当地的人,乡人就会特别担著两大箩的‘笠’送给他,寓意是祝福他事业一帆风顺。”

她提到,“笠”和粽子有点相似,材料同样采用三层肉、糯米和冬菇,所不同的是,“笠”是以椰叶来包裹。

传统糕点“薏粑”和“笠”   闰月再于新山海南会馆飘香
吴川娥正准备“薏粑”的面团。(张赛玉摄)

80岁的吴川娥是制作“薏粑”的能手。

她说:“不只是闰月闰年,海南人在孩子满月、对岁或在生日、迁入新居的时候,都会制作‘薏粑’,因为它不论是圆的、三角形的,都带有吉祥的寓意。”

“薏粑”与马来糕点裹籽糕(Kuih Koci)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内含椰丝、椰糖,“薏粑”则多加了花生碎和白芝麻。

传统糕点“薏粑”和“笠”   闰月再于新山海南会馆飘香
新山海南会馆在今年的闰月准备了70份敬老礼盒,其中大部份送给年龄78岁以上的老会员。(张赛玉摄)

今日,该会财政符致俊和总务符智发也特意到来现场,支持妇女团的活动。两人同声赞扬该会的妇女们,为传扬传统文化及弘扬孝道所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符智发也特别提醒,“笠”在海南话念作“lap”,意即“套住”,是希望接收这份礼的长辈们能套住健康、平安和吉祥等。

“解开‘笠’的外壳时,一定要找到源头,从源头慢慢解开,这表示‘解掉困难’、‘解掉灾难’,所以,千万不要‘一刀切’。”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