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庆祥 | 向严文灿致敬



这是今年83岁的他,在数十年跨文化工作中的另一卓越成就。
ADVERTISEMENT
本书由马来西亚国际郑和研究院、马六甲郑和文化馆及国际郑和学会等团体联合出版,厚达502页,是他历经5年,时做时停之下才大功告成的作品,而他也指拿督吴恒灿、陈达生及张瑞发博士等人的诸多协助与指点,应记上一笔。
他说,本书印刷1000本,他现在只拿到一小部份,先分赠给一些人。他也指出,书在出版后即有人拿去500本,这意味在未来它的销售走向肯定不俗。
郑和是马中两国人民罕见的能共同推崇的历史人物,也是当下两国关系日益紧密与友好的象征。
中国游客一到马来西亚旅游,马六甲总是他们的首选之地。
“郑和热”迄今依然持续。郑和文化馆及其他相关团体相继成立,事关郑和事迹与评论的书籍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版,还有不久之前,在马六甲各界人士大力推崇下,掀起的“范冰冰热”,即是明证。
《郑和传》马来文版于2个星期前面市,在时间节点上,可谓生得逢时。
严文灿说,本书是一位中国学者王佩云撰写的。在多年前他已拜读过,深感本书的内容,在涉及郑和六次下西洋、在马六甲逗留期间及最后死在航程中,都有新的历史视角及新的内容,这在本地同一类型的书中,尤其是马来文书籍是很少能看到的,因此他决定把它翻译出来,让巫裔同胞能对郑和有新的认识。
他这一多年来的梦想,相信在本书热卖后有望实现。
严文灿于1943年出生于笨珍,小学及初中就读培群,后到宽柔中学深造,1962年高中毕业,1963年至1965年南洋大学肄业。他也考获新加坡成人教育局马来文公开考试第三级文凭,1966至2006任职私人机构。
他于2012年与胡德乐合译《三国演义1-4》,编纂《华英双解马来词典》,而最大成果是于2015年与2018年与杨贵谊及陈妙华合编《新编马华大词典》与《标准马来语大词典》。
杨贵谊是他的二舅,于2014年5月31日与世长辞,享寿93岁。
2019年8月,一场爪夷文风波曾引走阵阵涟漪。
当时一篇刊登在星洲日报大柔佛《新旧对照》题为“爪夷文的过去与现在”的文章,他在接受访问时,畅谈了对爪夷文独有的见解。
他说,他从13岁起,自学爪夷文,靠死背诵字母,不懂就请教他人,他的爪夷文就这样学到手。
爪夷文曾有过辉煌时期,早年柔佛州政府的官方文件全用爪夷文,新山开埠人陈开顺的港契用的就是爪夷文。
不过,在政府推动国语法令后,爪夷文即开始走向没落。
他说,现今马来西亚有多达2000多万人懂、读、写马来文,却养不起一份爪夷文报纸。
他不赞成强制学习爪夷文,并指若懂得马来文,再学爪夷文并不难。他说,只要抱着欣赏文化与艺术的心态来学习,就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
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于2009年10月3日开幕。在筹建与规划之初,已决定以国华英文三语呈献,让更多巫裔同胞,能进一步了解新山华人的历史。
16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明智与正确的。
由于文物馆地处市中心,交通方便,参观人流众多,数字说明多年来入馆参观的巫裔同胞人数不少,他们并非短暂停留,而是从底层一直看到顶层4楼,事因有马来文解说,他们看得懂整体的内容。
这一在最初阶段所取得的成就,并奠下的基础,实赖马来文发挥的作用,而这要归功于严文灿的翻译。
跨文化实践成功与否,文字的相通最为重要,但愿《郑和传》马来文版的面市,能让马来同胞正确地认识郑和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