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人文足迹

|

这些人,那些事

发布: 10:49pm 09/08/2025

旅游业

水产养殖业

龟咯

小金门

港脚新村

旅游业

水产养殖业

龟咯

小金门

港脚新村

这些人那些事 | 龟咯港脚95%居民祖籍金门 拥“小金门”之称

报道、摄影:林金兰(部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些人那些事:龟咯港脚95%居民祖籍金门,拥“小金门”之称
龟咯港脚新村是大马最南端的海上新村,95%村民祖籍福建金门,拥有“小金门”之称。

(笨珍9日讯)是马来西亚最南端的海上新村,95%村民祖籍福建金门,拥有“”之称。

ADVERTISEMENT

当地住著185户家庭,人口总计约800人,村民的福建话,带有金门腔。有的村民在金门尚有老宅和亲人,曾返乡寻根探亲。

早年是个小渔村,龟咯港脚新村的捕渔业曾繁盛一时,惟后来因各种因素,逐渐转型至

这些人那些事:龟咯港脚95%居民祖籍金门,拥“小金门”之称
历经时代变迁,部份龟咯港脚村民已从捕渔业,转为养殖业与旅游业。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到龟咯港脚,专访前任村长洪永顺、现任村长罗苏音、祖籍金门的村民李权龙和李木成,以及隔邻的龟咯咸水港村长林鸿鹏,为大家揭开这个“小金门”的面纱。

“龟咯港脚村民的先辈,有九成以上是于二战时期,从金门乘船过番南来。”

2016至2018年期间,曾担任龟咯港脚村长的洪永顺,受访时这么说。

这些人那些事:龟咯港脚95%居民祖籍金门,拥“小金门”之称
龟咯港脚村民的先辈,有九成以上是于二战时期,从金门乘船过番南来。图为当年从金门南来的李权龙曾祖父(左)和亲人。
●龟咯港脚是继巴生之后的小金门

洪永顺表示,金门人在战乱时期南来到马来西亚,主要往两个地方聚居,分别是巴生和龟咯港脚。巴生是第一个小金门,而龟咯港脚则是第二个小金门。

他指出,龟咯县有3个华人新村,分别为龟咯港脚(Kukup Laut)、龟咯山顶(Permas Kukup)和龟咯咸水港(Kukup Air Masin)。

这些人那些事:龟咯港脚95%居民祖籍金门,拥“小金门”之称
六十年代的龟咯大街景像。

关于如何辨认上述3个新村的位置,他解释,倘若面向龟咯国际渡轮码头,站在龟咯主要道路的话,道路左边与耕文华小同排的范围是龟咯港脚,而右边与渔船码头同排的是龟咯咸水港,龟咯山顶则位于内陆地区。

“早年从中国往南洋迁移的福建同安人,主要聚居在龟咯咸水港。龟咯山顶则以潮州人居多。”

这些人那些事:龟咯港脚95%居民祖籍金门,拥“小金门”之称
龟咯港脚新村建在海上,早年主要以红树林木身作为基柱和建材。

今年58岁的洪永顺透露,当年父亲、叔叔和姑姑在祖父过世后,随同祖母“过番”到龟咯港脚,与提早到这儿的亲人会合。

“那年父亲18岁。来到龟咯替人砍材。存够钱买了船,出海捕鱼,成家立业。”

“我的母亲也祖籍金门。我们家共有11名孩子,我排行最小。”

这些人那些事:龟咯港脚95%居民祖籍金门,拥“小金门”之称
洪永顺:在马来西亚,若说巴生是第一个小金门,龟咯港脚就是第二个小金门。

洪永顺的哥哥曾接手家族捕渔事业,惟到了80年代,家人先后搬迁到外地。目前,只剩洪永顺还住在龟咯港脚。

洪永顺从16岁起,在龟咯开档口售卖虾饼、咸鱼和鱼干等土产,25岁将生意扩大,开了土产店。

他提到,哥哥和姐姐于多年前,带着孩子到金门寻根,发现祖辈的老宅尚在金门,惟大部份亲戚已搬去台湾岛上居住。

谈及龟咯港脚的过去,他忆述,村民早年以捕渔为生,但到了八十年代,渔获逐渐减少,为了生计,村民保留捕渔活动之际,也发展养殖业和旅游业。

这些人那些事:龟咯港脚95%居民祖籍金门,拥“小金门”之称
这里就是龟咯港脚入口处。

他提到,在马华协助下,龟咯港脚和龟咯咸水港于2012年获政府发出99年地契,是全马首个拥有海上地契的港脚。

新币兑换率高企,柔南区许多年轻人涌往新加坡就业,龟咯港脚也面对冲击。

他说,村里大部份年轻人都到新加坡谋生,家中只剩下长辈;留下来的年轻人主要协助打理家族生意。

“部份在新加坡工作的年轻村民选择周末返乡,一些人则在新山城区买房,或已移居新加坡。”

这些人那些事:龟咯港脚95%居民祖籍金门,拥“小金门”之称
李权龙(右)和李木成皆祖籍金门,拟返乡寻根。
●李权龙:海角人的口音

李权龙(32岁)的曾祖父早年从金门南来龟咯港脚,以捕鱼为生。他们家祖宅位于金门的金沙镇官澳。

家族从事水产养殖业,李权龙主要负责运输和周边打点的工作。

从小由阿公、阿嬷带大,听长辈诉说金门的故事,李权龙对金门有著特殊感情记忆。

他忆述,祖母以前用福建金门话告诉他们:“什么社(籍贯)的人,就说什么社(籍贯)话。一乡一腔,离乡不离腔。”

他说:“祖父母不怎么会说华语,所以,我们从小就跟他们讲金门话。”

“这是一种传承,就算现在他们不在了,我们在家里,都会讲金门话,讲属于我们的语言,希望能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

“每个地方的人,说话都会有个腔调和口音,我们的口音属于海口音,即海角人的口音。”

李权龙透露,叔公、姑姑及伯父曾返祖宅探看,他也想过返金门寻根。

他提到,2018年,他到台湾旅游,原已安排从台湾本岛乘搭小飞机到金门,未料当天风太大,没法成行。他计划以后再安排到金门去寻根。

这些人那些事:龟咯港脚95%居民祖籍金门,拥“小金门”之称
耕文华小是龟咯港脚唯一华小,孕育了多代福建金门后裔,董事部更曾获颁林连玉精神奖。
●李木成:两次与金门擦身而过

李权龙的伯伯李木成透露,他曾两次和金门擦身而过。

年届69岁的李木成早年从事捕渔和养殖工作,现已退休。

李木成说,他到过台湾两次,每次都因为风太大,小飞机没办法从台湾本岛转飞金门,令寻根之旅无法成行。

2020年3月政府因冠病疫情严峻,实施行动管制令,李木成原定飞往台湾,再转机到金门寻根的计划再次泡汤。

不过,李木成表示,他不会放弃,待时机合适时,会再到金门去。

●耕文华小董事部曾获林连玉精神奖

耕文华小是龟咯港脚唯一的华小,村民凝聚力强,积极为学校发展献力,董事部曾于1990年夺得林连玉精神奖。

这些人那些事:龟咯港脚95%居民祖籍金门,拥“小金门”之称
林鸿鹏(左)与罗苏音不约而同表示,龟咯港脚村民大部份是金门人,十分热衷文化与神庙活动,很有人情味。
●两村关系转好

根据文献记载,龟咯咸水港与龟咯港脚毗邻,前者祖籍福建同安,后者祖籍福建金门,两村村民早年的原乡意识强烈,难免发生摩擦。

八十年代过后,因养殖业需求,两村村民共用渔船码头出货和缷货,不论是运载鱼苗、鱼饲料,或是输出活鱼,都是通过同个码头。两村关系也因此逐渐转好,往事也随风飘逝。

龟咯咸水港村长林鸿鹏透露,他从小在咸水港长大,在村内启蒙华小就读时期,曾与来自龟咯港脚耕文小的学生进行乒乓赛切磋,但当时关系并不密切。

林鸿鹏说,升上笨培群独中后,在班上结识来自龟咯港脚的学生,大家成了好朋友,直到现在。

罗苏音2022年担任龟咯港脚村村长至今。她指出,大多数村民祖籍金门,村里有两座庙宇,分别是山义宫和顺兴宫。

“村民人情味浓厚 ,热衷文化教育与神庙活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