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庆祥 | 黄羲初后人出书乃正确之举



宽柔校庆112年已经到来了。很高兴各种庆祝活动已在安排中,翻开各华文报,常可以看到新山与古来华社为宽中举行义卖的活动。
历经百余年,华社对宽柔的热爱与支持始终如一,令人十分感动。
ADVERTISEMENT
可是,在距今13年前,掀起的一场事闗宽柔校史的争议;有人说,这是不必要的,终将伤害大家的和气。
事实上,史实的争论应从两方面来看,有其弊必有其利,不能一概否定。
陈开顺墓的争议就是最好例证。这场争议非常热闹,涉及方方面面,最后真相大白,陈开顺原墓回归陈厝港,另在新山中华公会领导下,先后在绵裕亭义山举行立碑与圆坟仪式,并立了陈开顺新墓。
这场活动意义之大,在于柔佛苏丹依布拉欣陛下在圆坟仪式上致送花圈致意,肯定了陈开顺新山开埠人的历史地位。
自2022年之后,新山华社每年循例都会在其墓前举行春秋祭拜 。
陈开顺墓碑风波圆满结束,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接下来期望宽校校史之争,在新山华社现今致力在“重振宽柔学村”精神之际,也能踏上顺风车顺序有一个了决。
当然,我们必须正视宽柔校史争议的长期性及复杂性,尤其涉及史观及历史的评价。可是,事务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即使是铁板一块,也有松动的一刻。迹象之一,这一争议近两年来已日趋平静。
另一是黄羲初的后人,现正积极在筹划出版新书,讲述他们先人的故事。
其实,黄羲初后人对谈及其先人的言行,一向敏感,包括黄羲初的孙男及曾孙都曾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表态。
此外,黄羲初的曾孙黄国安,多年来也一直在脸书上公开与大家分享自己搜寻到的史料,体现其执着与专心一意的精神。
他的资料大部份来自百多年来马新各华文报的报导,及一路来经已存在的史料,原汁原味的不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同时,他在处理后,往往先放在脸书群组内征求意见。如有不同意的声音,他会取下,务求精凖,是他另一特色 。
他还有一长处:英文好,因此在处理早年英文官方文件上得心应手。
小心及严谨是他治史另一特点。他取用黄羲初于1950年所写的《柔佛新山宽柔学校沿革》一文的其中一段话:“宽柔学校名,乃郑亚吉所改,取名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之意义 。”
他取用这段话,具有强大的举证作用。郑亚吉,潮州人,1913年成立的宽柔的4位创办人之一。宽柔之校名,既为他所改,据此推论,在1913年之前,应没有宽柔这一校名,既然如此,那么在1913年之前,哪里可能会有所谓的宽柔学堂或宽柔私塾?
黄国安是谁呢?以下是他的小档案:寛柔中小学毕业、台湾东海大学毕业、台湾成功大学助教、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研究所毕业、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系统分析师、马电讯研究员、新电信系统经理。
他现住在新山,他说在3年之前,从未涉及史学,也自认中文不行。
不过,笔者一向认为他是出版这本书最适合的人,而且据悉其书名已暂定为《南洋名人集传之黄羲初事迹》。
黄羲初是新山华社知名人士,从上世纪初的1907年开始到1961逝世为止,他在新山政经文教的活动,各华文报都有报导,以这些资料反映他的一生,那是最真实的。
很期待这本书的出版,让新山人能认识黄羲初是谁,也给予他应有的历史定位,从而结束这一场持续多年的宽柔校史之争 。
不管在校史争议发生之前或之后,宽柔学校创校年份的起点,一直以1913年为准。4位创办人黄羲初、骆雨生、陈迎祥及郑亚吉的肖像,目前还是张挂在宽中文物室内或出版的校刊中。
是时候让这两大立校之本,不要再给人置疑或再引起争论了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