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祺翔 | 被遗忘的全A生



2024年,政府在首相安华的亲自宣布下,推出“SPM全A学生自动录取大学预科班”的新政策。这本是惠及全国莘莘学子的美意,尤其对努力拼搏、家境清寒的学生而言,更是一盏照亮前路的希望之灯。
然而,两年过去,我们却看到越来越多的全A优秀生被制度性忽略的个案浮出台面. 尤其是考获9科全A的学生,他们的处境尤为尴尬。
ADVERTISEMENT
在2024年政策初次落实时,许多考获9科全A生,尤其是来自B40群体没被录取;今年情况并未改善,悲剧重演,9科全A生继续被牺牲,仍不被录取。
他们甚至提问题:“拿了全A,积分(Merit)甚至达到99分以上,为何还是落选?”、“为何成绩与课外活动都不如我的学生却被录取?”
目前政府的录取机制混乱不清,导致许多学生陷入“制度漏洞”,导致学生、家长与学校无所适从。
也有很多谣言份子试图制造扭曲舆论,把问题和责怪扣在马华身上,但在另外一边却说这是行动党部长的功劳,政府的改革成果等。
疑问来了:
1. 是谁自己宣布10A政策?(是2024年首相安华在一场补选前的宣布)
2. 是谁在2024没有兑现全A录取承诺?(是政府及教育部食言,欺骗人民,没有兑现承诺。在马华马青批评后,教育部最后扛不住人民的压力才兑现承诺。)
3. 是谁在2025年成绩公布后突然更改政策?(是行动党的黄家和教育部副部长自己在脸书突然U转政策,宣布A-不符合自动录取条规。)
4.是谁在记者会上说A-是属于Merit积分制录取制度,不符合自动录取?(也是教育部长发丽娜在2025年6月24日自己宣布说:A-归类merit计算录取制度。)
可笑的是,6月24日当天在马华和马青多轮批评下,教育部在隔日(6月25日)晚上突然宣布A-也纳入自动录取。
整个剧情和导演一目了然,教育部一日数变的政策让人担忧。
我在记者会上也多次强调,希望教育部能够尽快推出全A录取指南,例如:10科全A生,也规定课外活动(Koko)分数最低9分以上才符合自动录取资格,为的是培养更多能文能武的优秀生。
指南出来了,学生就有权利要求报考10个科目,不会因为学校不允许而成为学校“制度性的牺牲者”。但是,很遗憾地等了2年,还是看不到录取指南。
#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