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中,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制定和推行政策,以确保国家得以有效治理,同时提高国家经济,提升人民的生活素质。
ADVERTISEMENT
政策不仅是治理工具,更是连接政府与人民的桥梁,是国家稳健发展的基石。
政策是治理国家的核心机制,若无明确的方针与策略,国家将陷入无序状态,资源无法有效分配,公共服务无法顺利运作。
政府政策是改善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环节,这些政策不仅直接影响民众的生活,也体现出政府对社会公正与福祉的关注。
政策的制定必须以民意为基础,必须反映社会的真正需求。一个成功的政策,需经过全面调研、科学分析与多方协商,同时在执行过程中持续监控与评估,确保其有效性与公平性。唯有如此,政策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力,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但近期,我国政府为了想改善小贩及中小微型企业的危机,特别设立了合法、整洁的营业平台MyKiosk计划。政府投入了2500万打造了7213个流动摊位,希望7000个家庭能因这计划改善他们的生活。
同时部长也说,通过这个计划,小贩们每个月的收入可超过部长,可达3万令吉。
哇!一年下来就有36万令吉的收入,那不是要呈报e-invoice,还要被抽税,省了一点租金,结果拿来给税金,划算吗?有帮到小贩吗?还是帮了谁?
然而,现实却与政策预期大相径庭。虽然免去几个月的租金和日后的租金便宜,但许多小贩还是不选择租用,或许是这些流动摊位的位置远离人流密集区,缺乏顾客,交通不便,会导致生意下滑。
与此同时,原本应该热闹起来的摊位区空荡荡,甚至出现闲置和荒废的现象,形同“摆设”。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些摊位不仅成了管理的负担,派人维护秩序,还被房屋部施压,要想办法租出去。还要面对公众对于“浪费公帑”的质疑。市民更是质疑,纳税人的钱为何换来一项用处不大的设施?
这计划难道不是先做民调,在策划,然后在执行的吗?政府在推行惠民措施时,不能只靠想象,要接地气、听民意,避免再度制造看似美好、实则无用,美意也变成浪费!
这样的流动摊位实际上,不流动,因它不能随意移动,不能像在夜市集摆摊,可选择去到人多聚集的地方摆摊。
档口多一点遮风挡雨的屋顶都没有,下雨了,顾客没付钱都跑了,已下的订单,做好的食物给谁吃啊?摆摊处,可有厕所?可有排污系统?可是安全供顾客坐下安心吃东西的地区?
这么多基本的条件都没有,叫小贩们如何做生意呢?倒不如,建一间设备俱全的小贩中心,让小贩们在舒适的环境下做生意,让顾客在舒服的空间下用餐,不是更好吗?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