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来19日讯)近20名“玩皮”士年纳村民勇闯新路,追逐皮革梦!
ADVERTISEMENT
这群“玩皮村民”,都是士年纳新村成立的手作皮革工作坊成员。在学习皮件制作后,他们用双手缝制独有的皮革产品,凭借新手艺开创新事业,平凡村民也能变达人!

士年纳村委会今年2月正式启动“昌明社区繁荣”(SejaTi MADANI)计划,推出皮革工作坊,为村民提供掌握手艺和谋生技能的平台。
士年纳村长温俊鸿表示,皮革坊获全国新村发展委员会批准,分3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从培训课程开始,下半年落实第二阶段的网络行销,以及第三阶段的师资传承和推动手作工艺旅游。”
他说,截至目前,皮革工作坊共有19名学员报名参加,大部分是士年纳村民,年龄介于29岁至78岁。

他指出,村委会特别聘请皮革手工艺品导师梁旭标,每逢周六前来教导学员制作皮革手工品的技术。
他坦言,为了激励学员踊跃出席培训课程,为期6个月的培训课程仅象征式收取100令吉的学费,学员的出席率达到80%,学费还将全额退还,相等于免费课程。

温俊鸿透露,学员完成皮革培训和掌握成熟技术后,村委会将着手在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协助村民推销皮革产品,同时也希望推出皮革半成品,让更多人体验皮革手作,增加村民的收入和刺激新村经济活动。
他说,一旦学员掌握纯熟的皮革制作技术,就有望开展第三个阶段的培训师资计划,让村民从学员变身导师,并开设皮革手工艺术品体验班,以吸引游客到新村体验和制作简单的皮革产品,如卡包、护照套、锁匙圈套等。

“第三阶段就是推动旅游业,开设皮革手工艺品体验课。”
他补充,学员所制作的皮革品也可透过其他管道自由出售,不一定要交给村委会代为出售,最重要的是让村民能从计划中受惠。

皮革坊负责人梁玉娟指出,古来县新村踊跃参与“昌明社区繁荣”计划,当中包括草药和辣椒种植、鱼菜市场等,因此士年纳新村希望推出不一样的概念,让村民掌握皮革手工技能。
她披露,不少村民因多种因素,如已退休、需兼顾家庭而无法外出工作,这门手艺也成为了村民补贴家用的重要收入来源。
“课程从2月8日起开始上第一堂课,每周六下午1时至4时,首个阶段学员必须上课6个月才能掌握皮革手工缝制。”
她说,学员的目标作品从最基本的卡包开始,再缝制皮带、钱包和相机背带等。
“19名学员当中,有一人来自古来亚逸文满新村,后来嫁到新加坡,她每逢周六都会从新加坡越堤,回到士年纳新村上皮革课。”

士年纳新村的皮革工作坊,成了循环经济的典范。
皮革工作坊导师梁旭标说,皮革手作是黄昏行业,与其以匠人心态投入手作工艺,许多新山人宁愿选择越堤新加坡谋生。
不过,他也表示,近年新加坡和香港的手作行业兴起,一款名牌包包底部“开口”(脱线),需要缝两针,而这两针就可要价108新元(约360令吉)。
“工厂或许可以量产,但手工缝制更为珍贵。”

他表示,目前学员制作最基本的卡包,首先最重要的是处理好画版和制版的工序,掌握精准的尺寸,才缝制和拼组,整个过程不能马虎。
“学习皮革手工艺,年龄不是问题。”
与此同时,他也指出,本地一些家具厂商因大规模生产,有一些牛皮的边角料等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为皮革固废),加上皮革在切削过程中会产生含铬废碎料,皮革固废需要交由专业企业处理,而处理固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他表示,他接洽厂商收购边角料,尽可能去循环利用,让学员利用边角料缝制不同的手工艺品,以皮革的固废“补齐”一个完整的皮革循环链条,带动不一样手作发展。

马华古来区会主席曾繁翀今早为皮革坊致开幕词时表示,科技或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皮革手作拥有独特价值与市场,顾客愿意消费,手作人需一步一脚印去寻找合适的品牌定位。
“不要小看皮革手作,以近期大马传统美食蓝花饭登陆英国伦敦为例,售价达11.50英镑(约67令吉),销售量破百万令吉,不起眼的产品也可备受青睐,在国际舞台发光发亮。”

他认为,位于郊区的新村如士年纳新村,面对人口老化和年轻人外流,村委会特别开设皮革坊可为新村注入活力。
出席开幕仪式者包括马华古来市议员党鞭黄宝前、市议员温俊豪、士乃村长刘佑利、古来村长唐月明、新港村长郭运兰及士年纳村委会顾问韩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