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必须配戴国旗扣章”的消息一出,就在网上炸开了锅,虽然这看似小事,却也引起各方的回弹与质疑声浪。
教育部总监阿兹曼阿德南透过通告宣布,自4月21日起所有隶属教育部机构的学生,都必须在校服上配戴国旗扣章。除了正式校服外,学生的运动服、传统服饰(如峇迪、马来传统服饰)、课外活动制服、以及技职学院的企业制服上,也必须配戴国旗扣章。
ADVERTISEMENT
当局声称此举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增进自豪感,促进彼此的团结、纪律及责任感。
然而据观察,网民对此宗旨几乎是一面倒地不认同,并抨击这是强词夺理,两者之间根本就毫无关联。
确实,若我们要谈论爱国与精神,请教育部的官老爷扪心自问,这跟一枚小小的国旗扣章究竟有何关系?
再往现实一点里看,每逢马来西亚独立日和国庆日,商家就会在店铺外张挂国旗,街道上那一片满满的旗海飘扬真叫一个好看,但其中又有多少商家是打从心底的因为爱国而张挂国旗吗?难道不是因为害怕地方政府会检举惩处而“交功课”?
看看近几年来的大马窘境,建设发展迟滞不前,经济颓靡导致汇率一跌再跌,社区治安问题层出不穷,百姓的生活绝对是苦大于乐,纷纷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这般的生活情境,又叫人民如何真心爱国?
若政府想要唤起人民的爱国之心,政府必须从绩效表现下手,用实证来散播爱国的种子。
政府应全力打造一个廉洁、公正、多元、开明、安定的马来西亚,让这家园拥有值得被爱的条件,人民自然而然必将真心地珍爱这片土地,并以国家为荣!
至于那枚国旗扣章,教育部坚持想要执行那就执行吧,但就别奢望此举能培养学生的爱国心了。
人民爱国与否,终究还是得看您的表现啊,政府领导们!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来稿若发现有人工智能(AI)生成超过30%的痕迹,将直接弃用,有关作者未来的投稿也受限制;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