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发布: 4:38pm 01/02/2025

女性

消拯员

抓蛇

女性

消拯员

抓蛇

【特稿】从害怕到自信 3女中豪杰从容捉蛇

报道:何华强
摄影:林添喜(部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特稿】一通电话到场捉蛇,柔3消拯英雌克服恐惧解民困
就算面对毒蛇,诺阿芝琳已懂得如何从容处理。(柔佛消拯局提供)

(新山1日讯)从最初的害怕和抗拒,到如今能从容、冷静地捉蛇,柔佛州两支救援部队的3名女队员,以专业表现和娴练技术,证明看见蛇时不会只是惊声尖叫。

这3名捉蛇英雌,分别是柔佛再也消防与拯救局的毒物动物管理女教官诺阿芝琳(29岁),以及民防部队新山县分局小队负责人娜碧莎(31岁)和努鲁阿琪拉(30岁)。

ADVERTISEMENT

一通电话到场捉蛇,柔3消拯英雌克服恐惧解民困
民防部队队员用绳套捉蛇时,队友会捣弄蛇的尾巴分散注意力。

她们对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表示,她们过去也害怕蛇,对蛇身上的鳞片、冰冷的感觉感到恶心,但是经过训练和实战,早已克服恐惧心理,一通求助电话便赶到现场为民解困。

诺阿芝琳:从只敢摸蛇尾到双手把玩

诺阿芝琳2019年加入消拯队,一边执行任务一边学习捉蛇技巧,并在2022年参加两个星期的毒物动物管理训练课程,学习更高阶的知识和技巧。

一通电话到场捉蛇,柔3消拯英雌克服恐惧解民困
诺阿芝琳用1个月克服对蛇的恐惧,如今可以双手把玩蛇。

她说:“我很怕蛇,因为蛇的身体冰冷,还有鳞片,触摸时的感觉很恶心。为了克服恐惧,我先用手指触摸蛇尾,适应后再用手握蛇的身体,如今可以双手把玩蛇;我用1个月战胜恐惧。”

安全为上 不能徒手捉蛇

诺阿芝琳表示,捉蛇时须全副武装,包括穿上手套、戴上面罩等,手套是防止被咬,面罩是避免毒蛇喷吐的毒液。

一通电话到场捉蛇,柔3消拯英雌克服恐惧解民困
消拯员捉蛇的用具包括夹子(上至下)、绳套和勾子。

她说,捉蛇的最高原则是一切安全为上,因此消拯员会使用器材,如绳套、夹子、勾子,把捉到的蛇放进麻袋,不能徒手捉蛇。

捉蛇多年,诺阿芝琳最难忘的经历发生在去年11月,他们在乌鲁地南区捉获一条长14公尺的蟒蛇,蛇身有一般成人的脚般粗。

一通电话到场捉蛇,柔3消拯英雌克服恐惧解民困
娜碧莎(左)和努鲁阿琪拉示范如何使用绳套和夹子捉蛇。

她说:“如此粗壮的蟒蛇自然无法装入麻袋,所以我们把蛇搬上皮卡的后货箱,然后坐在蛇身上。坐在蛇身上大概有四五人,除了我,都是壮汉。”

面对置疑一笑置之

“但是,蟒蛇的肌肉十分发达,它不断挣扎,坐在上面的我们,不由自主地一直被带往左右,几乎快压不住它。我们最后找到一个远离住宅区的丛林放生它。”

诺阿芝琳说,身为女消拯员,有时到现场时会被求助者置疑,觉得她是否有能力捉蛇,不过她只是微笑以对,并以行动证明自己的专业和能力。

一通电话到场捉蛇,柔3消拯英雌克服恐惧解民困
莫哈末沙菲克(站者左)和诺阿芝琳(站者右)应邀分享遭蛇咬伤、蛇入屋时该如何处理的知识。(柔佛消拯局提供)
娜碧莎:首挑大樑捉12呎蟒蛇

娜碧莎2013年加入民防部队,并接受5天的毒物动物管理训练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如何分辨毒蛇、捉蛇方法等。

她说:“我还记得,首次挑大樑捉蛇是在2013年11月,捉是一条蟒蛇,约12呎长。”

“当时心里还是害怕,不过长官鼓励我试试。捉蛇地点在新山淡杯兰花花园一座组屋楼下的活动空间,那里的洋灰地面破了一个洞,洞里藏着一条蟒蛇。”

一通电话到场捉蛇,柔3消拯英雌克服恐惧解民困
沙菲克检查捉蛇用的器具。

“我和另两名队员用了三四十分钟才捉到蛇,因为除了要敲破洋灰地面外,还要劝阻民众靠近,花了不少时间。”

她表示,最初得知要捉蛇,心里难免害怕,可是因为受过训练,了解蛇的习性等,因此变得有信心,也就不再那么怕。

她说:“每次捉蛇耗费的时间依情况而定,短至一两分钟,有时长15分钟,因为有时蛇藏了起来,需要时间寻找。”

一通电话到场捉蛇,柔3消拯英雌克服恐惧解民困
民防队员捉蛇时须戴上头盔、眼罩和手套,避免被蛇咬伤或遭蛇吐出的毒液喷中。
队员分散注意力合力捉蛇

她表示,手套、头盔在捉蛇时是必备的,捉蛇时也会使用器具如绳套、勾子等,因为安全是最高原则。

她说:“队员捉蛇时,队员会分散蛇的注意力,让持绳套的队员套着蛇头。”

一通电话到场捉蛇,柔3消拯英雌克服恐惧解民困
曾经听到有捉蛇任务便紧张到肚子痛的努鲁阿琪拉,如今已战胜害怕,从容捕捉各种蛇类,包括毒蛇。(新山县民防部队提供)
努鲁阿琪拉:起初害怕紧张到肚子痛

努鲁阿琪拉2017年加入民防部队,也参加过毒物动物管理训练课程。

她还记得最初获知得捉蛇时,曾因为害怕、紧张到肚子痛,所幸队员在旁鼓励,纾缓了紧张和害怕的情绪。

一通电话到场捉蛇,柔3消拯英雌克服恐惧解民困
民防队员把捉到的蛇装入塑胶箱。

她加入民防部队后一个星期便接到捉蛇任务,开始时不敢靠近蛇,而长官也安排她观察队员如何捉蛇、如何处理捉到的蛇。

她说:“不过,我负责把捉到的蛇放入麻袋,过程中得触碰蛇身,大约三四个月后就习惯了,不再那么害怕蛇。”

一通电话到场捉蛇,柔3消拯英雌克服恐惧解民困
消拯员使用的战术手套,助消拯员更易捉住身体滑溜的蛇。

努鲁阿琪拉首次挑大樑捉的蛇是一条黑眼镜蛇,地点于新山玛芝迪一带,在一间民宅外的一棵椰树下的蛇窝。

她说:“我们到了现场后很快发现蛇,所以5分钟便捉到蛇。当时,黑眼镜蛇不但攻击我们,还喷毒液。”

一通电话到场捉蛇,柔3消拯英雌克服恐惧解民困
娜碧莎受训后了解蛇的习性,因此捉蛇时变得有信心,不再如当初那么害怕。(新山县民防部队提供)
沙菲克:被毒蛇咬保持冷静速就医

另一方面,柔佛州消拯队毒物动物管理教官莫哈末沙菲克(30岁)说,毒蛇的牙印一般是两个小孔,无毒的蛇的牙印多是一整排,队员可依此初步判断咬人的蛇是否有毒。

他说,如果被毒蛇咬伤须保持冷静,避免血液快速运行,然后以最快速度前往医院;有时毒蛇咬人并未或来不及注入毒液,加上伤者的抵抗力,是有存活几率。

拍下蛇照片有助诊断

他说:“就算咬人的蛇无毒,我建议还是到医院检查,因为担心蛇牙或唾液中有细菌,造成细菌感染。”

“伤者被毒蛇咬伤,最好能拍下蛇的照片,如果蛇被打死,也带着蛇尸到医院,有助医生根据毒蛇的种类给予适合的抗蛇毒血清,因为每种毒蛇的抗蛇毒血清都不一样。”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