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席了由新山中华公会辖下的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所举办的“义兴公司、华侨公所、新山中华公会与华社180年”专题讲座。
ADVERTISEMENT
主讲人从3个课题,即天地会和苏丹国的美丽邂逅、19世纪义兴公司在新山华社与经济
扮演的角色,以及战前柔佛古庙游神传统的变迁,深入浅出分析那个时代与新山华社密不可分的重要环节。
回顾历史,许多华人因战乱、贫困等原因移居东南亚。在异地生活面临语言障碍、法律支持不足、文化冲突等问题,华侨公所应运而生,作为华人社会的组织核心。
凡走过必留下足迹,从历史照片的情景,让人联想起歌曲《我吃得起苦》歌词中描述的意境:飘洋过海我吃得起苦,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现实有咒诅梦里有祝福,有缘同舟风雨同渡……
早期,先贤从中国漂洋过海南来此地谋生的沧桑史,罄竹难书。
通过讲座主讲人的阐述与分享,了解先贤在这片土地上勤奋耕耘,刻苦耐劳的精神,意义非凡。
正确保留历史记载不被窜改,从长辈的回忆追溯他们在南洋落地生根,为新山开埠而付出的心路历程,至关重要。
记得当年从小镇搭车到此,踏步新山这片土地时,心中百感交集,对眼前的景物是既陌生又兴奋。那时的新山还处于百业待兴的阶段,与现在繁荣的景象有着天壤之别。
在新山生活已半个世纪之久,视自己为新山人一点也不为过,而孩子在这里出世,在这里受教育和就业,作为地道的新山人,就该认识自己居住地的历史。
在2024岁末时刻,赴一场“重新认识新山华人历史”的讲座,可谓受益良多。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