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连三的中学生坠楼案件引起舆论哗然,殊不知青少年自杀率年年攀新高。
根据2022年全国健康与疾病调查报告指出,我国青少年中有26.9%感到抑郁。
ADVERTISEMENT
同样的研究报告称,我国青少年在过去12个月中,有自杀念头的患病率为13.1%(即8人中有1人),有9.5%(即10人中有1人)的青少年在过去12个月中尝试过一次或多次自杀。
数据固然只能反映现象,背后的各种因素才是我们要关注的。
身为家长,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我觉得家长可以参考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提出的概念,即家长是否对孩子有兴趣,以及家长和孩子合作的能力,这起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怎么说呢?
首先,家长是否有兴趣认识孩子、有兴趣和孩子聊天、有兴趣听取孩子的想法等。
在网络时代,家长能否停止滑动手机,把兴趣转移到孩子呢?
家长对孩子有兴趣,能够教导(身教)孩子也对身边的人、事、物有兴趣,开拓孩子的视野,自然也会关心身边的人事物,包括自己的父母家人。
第二,家长需要和孩子合作,孩子就能把从中学到合作能力,并用在自己的社交圈子。合作当然包括配合,切记配合不是宠溺。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长要拿捏管教和配合之间,确实是不容易的事,因此在家庭里营造合作的氛围很重要,能让彼此放开心胸,畅所欲言。
纵观以上两点,家长应该不难做到,仿佛只要回想孩子刚出世时的喜悦、感动,对孩子满满的爱心和时间,一天一点就可以彼此了解、彼此关心、互相支持。
—-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