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斯干達公主城25日訊)配合2026年柔佛旅遊年,東甲區州議員建議聯邦政府支持導遊培訓計劃,提供額外撥款開發多語言及殘疾人士旅遊課程,以提升遊客的整體體驗。
他也建議為景點遊覽引入和增強現實(AR)與虛擬現實(VR)技術,而這需要科學、工藝及革新部的合作與資助。
ADVERTISEMENT
黃俊歷今日在第15屆柔佛州立法議會第三季第三期會議上,參與2025年柔佛州財政預算案辯論環節時,如此指出。
他說,旅遊部可在全球推廣柔佛旅遊年,包括在歐洲和中東等國際市場,舉辦展覽及促銷活動。
同時,他建議聯邦政府可為在柔州舉辦論壇、研討會和國際會議的本地團體提供獎勵,以吸引更多的遊客。
他也建議州政府尋求聯邦政府協助,設立專項微型貸款計劃,支持小型企業發展本地手工藝品及傳統美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宗教场所作为信徒寄托信仰与精神支持的重要场所,其合法化不仅关系到宗教团体的权益,也反映了社会对多元文化与宗教自由的尊重。然而,目前许多非伊斯兰宗教场所因土地用途与建筑准证等问题面临合法化的困境,而解决此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一步,也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与决心。
当前,许多非伊斯兰宗教场所因土地用途不符或缺乏建筑准证,被视为“非法”建筑。这些宗教场所在服务信徒、促进社区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合法化过程中却面临重重阻碍。
首先,更改土地用途至宗教用途的手续繁琐。申请者需经过州与地方政府、土地局等部门的审查,过程漫长,还需缴纳高额土地溢价金,财力有限的小型宗教团体往往不堪重负。此外,部分建于住宅区或商业用途土地上的宗教场所,也因发出噪音或引发交通阻塞等,加剧了与周边社区的矛盾。
其次,在缺乏明确政策指导和支持下,许多宗教场所只能选择无准证建造,即便多年后申请合法化,仍可能面临审批缓慢或被驳回的结果。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宗教场所的正常运作,也挑战了社会公平性和法治精神。
为解决此问题,政府与宗教团体需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机制,并在政策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下为数项具体建议:
政府应启动全面的宗教场所登记计划,系统性收集现有宗教场所的资料,包括其历史背景、地理位置、规模、服务对象等,以全面了解宗教场所的分布情况,也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合法化过程需注重多方合作,与宗教管理机构、信徒公会及地方居民代表定期对话,倾听各方意见,寻求共识,同时协商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缓解周边社区的疑虑。
针对宗教场所土地用途问题,建议政府引入更灵活的土地用途分类,允许在特定情况下豁免部分土地溢价金。同时,可考虑设立专项基金或补贴计划,帮助财力有限的宗教团体承担相关费用,以体现政府对宗教自由的支持,也为中小型宗教场所的生存提供保障。
部分宗教场所因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成为社区的重要标志。政府可考虑制定特别豁免政策,免除或简化这些宗教场所的合法化流程,并将其纳入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此举有助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也进一步促进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宗教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宗教场所合法化正是此权利的重要体现。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如何妥善解决宗教场所合法化问题,是构建包容与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通过全面的登记与规划、加强对话、优化政策及适当提供豁免与支持,我们相信,宗教场所合法化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也为社会稳定与长远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宗教场所合法化不仅仅是政策执行问题,更是对社会多元性、文化包容性与公平正义的最好诠释。只有在此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才能真正践行“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向着更团结、更包容的未来迈进。
#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