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日讯)“母亲”上门称代“儿子”看货,珍珠坊金行未核查顾客身份就允许对方购买总值超过31万3000元(新币,下同;约104万4728令吉)的金饰,结果其中逾14万元证实是诈骗赃款,成为首个触犯客户尽责条例的宝石和贵金属经销商,被判罚款3万5000元。
《新明日报》报道,位于珍珠坊的金兴珠宝金行(Kim Heng Jewellers and Goldsmiths),面对三项抵触宝石和贵金属(反洗黑钱与反恐融资)法令的控状,控方以其中一项提控,余项交由法官下判时一并考量。
ADVERTISEMENT
案情揭露,一名老妇于2023年9月15日戴着口罩到金行,表示想为“儿子”购买200至300克黄金。
女职员向老妇展示金饰后,老妇拍下珠宝照片发送给“儿子”,随之确定购买价值2万8000元的916金绳链,并表示“儿子”会通过PayNow付款。
女职员在处理收款时,发现付款户头属于一家公司,但她因为担心被“母子”责骂,导致错失生意,因此没有对此作出提问。
此后,这名“儿子”多次通过手机应用程式WhatsApp联系女职员购买更多金饰,让母亲到店里取货。招待的职员依旧没有核查两人的身份资料。
“母子”重复上述方法,于9月16日购买并领取总值17万3295元的7件金链金吊坠饰品;10月2日购买价值11万2332元的2件金条和金链。“母子”消费金额中的逾14万元,后来被证实是属于诈骗案的受害者。
直到10月3日,老妇再次到店里取货时,金行老板向她索要身份证,她找借口上厕所,最后消失得无影踪。这对“母子”的身份至今仍不明。
金行共三次没有遵守客户尽责条例,在有理由怀疑交易和洗钱有关的情况下,仍允许顾客购买黄金和珠宝。
该金行是首个在宝石和贵金属法令下,因没有遵守客户尽责条例,被判刑的宝石和贵金属经销商。
赃款来自钓鱼骗局受害者
至少两名受害者落入恶意软件的钓鱼骗局,犯罪分子用赃款购买金饰。
根据新加坡警察部队和律政部于5月6日发出的联合文告,当局于2023年9月至10月间,接到涉及恶意软件的钓鱼骗局的报案,受害者在安卓手机上不慎安装恶意软件,导致银行户头出现未经授权的转账。
警方进一步调查后发现,涉及这起骗局的款项,与一家珠宝金行及一名不知名人士之间的三笔交易有关。涉事金行就是金兴珠宝金行。
有两名受害者先后于2023年9月18日和10月3日报警称落入恶意软件骗局。
第一位受害者损失50万9496元,其中2万8000元被不法之徒用来支付给金行;第二位受害者损失了11万5727元,其中11万2332元用于向金行购买金饰。
控方:老板未为员工提供培训
控方指出,金行老板没有确保金行员工熟读相关资料,也没有提供全面的指导培训,且未对员工进行任何管理监督或后续跟进。
2019年10月21日,律政部举办了一场简报会,让受管制的经销商了解他们在宝石和贵金属(反洗黑钱与反恐融资)法令下的职责与义务,以及在怀疑顾客涉及洗黑钱活动时,需要遵守客户尽责条例。当时,金兴珠宝金行派了一名兼职会计员工参加简报会。
这名员工后来把简报会资料和老板分享,老板再把资料交给其他员工。不过,老板只是叫员工看资料,并没有下达进一步的指示,结果员工只是翻阅资料,并没有深入了解。
控方表示,即便如此,老板没有跟进,也没有为员工提供任何训练,只是口头上指示员工记录下进行现金交易超过2万元的顾客资料。
律师代金行求情时说,这是金行首次碰到这种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利用,金行也是受害者,恳请法官判罚款1万元就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