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山19日讯)“申遗之路”柔佛古庙游神项目体验活动今早来到陈旭年文化街,让民众可近距离接触扯铃、大鼓和舞龙项目,共同肩负传承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使命,活动上也鼓励出席者多多扫码集气,继续为申遗之路提供庞大的数据支持。
ADVERTISEMENT
拍摄:张柔生
陈旭年文化街委员会主席李玉品在致辞时表示,此次体验活动延续游神精神,体现了人人参与、全民共享文化的精髓,甚至有小于6岁的孩子前来演出,就是为了传承文化。

“传承是必须延续下去,不是说今天成功了之后,就停在那里,没有,我们会继续走,继续做得更好。”
他希望不论是游客、家长或是小朋友,都能透过互动方式来激发起对游神文化的兴趣,凝聚社区对申遗的支持。

他披露,游神活动的成功,背后凝聚了大家的努力,往年各项目参与队伍都非常踊跃,次次爆满,主办单位没有办法接受太多队伍申请,因此必须取舍,挑选最合适、最具代表性的单位参与演出,每年呈现的节目才会愈加精进。
“我们必须承认,即使在原乡,游神的活动也越来越少见了,但在我们这里,它依然鲜活,甚至被世界看见,这是非常珍贵的事。”

活动由新山中华公会辖下陈旭年文化街委员会主办,现场安排了扯铃、舞龙、武术、舞蹈等表演,同时也设置了投壶、踢毽子、蛇棋等民俗游戏,吸引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寓教于乐中一同坚守及传承华族技艺。
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则提到,目前游神文化活动已获马来西亚政府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征其地位不再局限于华人文化,而是代表整个马来西亚的文化资产。

他表示,目前相关单位还在积极推动申遗之路,将其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的阶段,有关提案已于上个月递交至教科文组织,不过预计需要一年的时间进行审查,即使初次申报未果,我们将持续推进后续工作。”

他认为,文化的传承不能只靠一年一度的游神日,而应贯穿全年,许多技艺如舞龙舞狮、高跷等,也应在日常中持续推广,不断实践和和教育给孩子们认识,文化才能真正的“传”与“承”。
出席者尚包括柔佛潮州八邑会馆总务洪徕腾、新山客家会馆妇女组主任谢佩芝、新山广肇会馆署理会长曾志东、新山福州十邑会馆会长郑星发、柔佛新山黄氏宗亲会署理会长拿督黄政宗、柔佛广东会馆董事林俊蔡、柔佛颖川陈氏公会副会长陈进强及陈旭年文化街委员詹月英等。

众人也在活动上,为昨晚辞世的新山中华公会前辈拿督张文强默哀一分钟。

陈先生(38岁,服务业)今日一家五口来到老街参与活动,孩子们都玩得不亦乐乎,不想回家。
他表示,8岁的女儿及3岁的儿子今日都有参与武术演出,他们都因为热爱这项活动,才会继续练习下去。
“今天的这个活动很好,主要是游神时很多人,时间又在晚上,不太容易靠近参与游神的队伍,今天能让孩子们在白天近距离互动,增加他们对文化活动的认识,在带动文化街之余,也可以增加各族之间的了解。”

姚先生(30岁,商人)披露,自己虽然参与过游神,但不是每年都参与,各个游神队伍带来的演出更是较少有机会接触到,今日正好带著妻儿前来,就停下脚步细细了解。
他也在会上主动扫描二维码,希望能为申遗之路尽一分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