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後巷,映入我們腦海裡的第一個印象是“髒、亂、臭”,這完全是拜我們自己所賜,把後巷當著堆積廢物和倒垃圾的地方!
我們都願意在門面上花功夫,將門前裝飾得美輪美奐,但對於後巷則往往不加修飾,很少有人關注,也不會有客人去那裡,結果後巷就變得又髒又亂,還散發著惡臭。
ADVERTISEMENT
很多人都認為後巷是藏汙納垢的地方,也是犯罪的溫床,更是癮君子的藏身處,但其實這都是人為的禍根。
我們也許忘了,在遇到緊急狀態時,後巷是一道逃生和救命之門。例如發生火患,一旦前門陷入火海,那麼從後門逃出後巷就是保命符。然而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公眾霸佔後巷搭起違建物,最終把可逃生的後巷變成一道死門。
如果將後巷保持得和前門一樣乾淨,其實它也可以成為鄰居交流的好地方,而許多旅遊區的後巷更已發展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成為遊客打卡的景點。
在這方面,峇株巴轄市議會已開始在市區老街重建老舊堵塞的排水溝,加上安裝燈飾和美化,給予後巷新生命。當局也設立標誌及指示牌,讓遊客來打卡。
後巷經過改造後,市民有責任好好保護,不要再把後巷還當成廢物囤積區,良好的衛生環境,肯定讓大家住得更寫意。
至於商業區公共空間遭佔用問題也日益嚴重,尤其餐館把它當成準備食材和清洗碗碟地點,結果髒水流到馬路,衍生環境和衛生問題,道路被積水侵蝕而破爛不堪,食物殘渣掉滿地,引來野狗、老鼠及烏鴉覓食。
市議會這些年不斷改善排水系統,要求商家安裝過濾器,甚至不時展開取締行動等,以改善這類問題。否則溝渠或道路遭破壞,最終還得動用公帑維修。
峇株市議會根據2016年至2026年帆加蘭市特區計劃藍圖,以及帆加蘭市文化遺產區轉型計劃,從2022年10月13日至12月21日展開系列美化老街及後巷工程。
有關美化工程包括重新粉刷建築物、換上統一新招牌及增加燈光照明,涉及的老街建築物位於大馬路、沙曼拉路及永安路。
其中市議會已鑑定峇株老街430間舊建築物為“文化遺產建築物”,將進一步美化及保留其建築特色,作為留給下一代的文化遺產。
為了維護這些文化遺產建築物,市議會已從依布拉欣路率先展開修復工作,包括重新粉刷舊店屋、統一換上新招牌、增加燈光照明及換上統一設計的遮篷。
市議會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市民擁有更好的居住環境,希望大家都能盡公民的責任,齊心賦予後巷第二春。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