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開埠於1855年,距今已快160年。最初,她僅是一個小漁村,如今,她是一個正邁向國際的大都會。
迎新去舊是其發展規律,現今一個將徹底改變新山老城區風貌的改造工程──柔新捷運系統(RTS)計劃,正如火如荼在進行中,一旦它在2027年1月1日啟用,新山老城市將有一番脫胎換骨的改變。
ADVERTISEMENT
新的來,老的去,不由得令懷念那已消失的景與物,如十五樓與十七樓組屋。
百多年來,新山市容發生兩次劃時代的變化:其一是馬新再度於1965年8月9日分家後,新山的地位從原來僅是一個過客的地方,一躍而成為我國南方的門戶。從一張1960年拍攝的新山市容鳥瞰圖,時至當時位在皇家山頂的政府大樓,仍是新山最高的建築物,即可證明新山建設之滯後。
新山地位的重要性提升後,機場、海港與高速公路等相繼落成,花園住宅區及市區現代化高樓大廈林立。在這過程中,不少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或街道不見了,這是隨著發展必須付出的代價。
2008年12月1日啟用的蘇丹依斯干達大廈(新柔長堤新山關卡所在處),第一次大幅度改變了新山老城區原有的格局;2013年,我國加入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發展大計,中資最先踏足新山,碧桂園金海灣及富力公主灣拔地而起,更進一步改變了新山老城區的風貌。
不過,這之中對新山老城區的改變,影響最大的當推工程現正在進行中的RTS。它全長4公里,銜接新山武吉查卡站與新加坡兀蘭北站,預計每小時可載客1萬人次。
由於它的建設工程所在之地就在武吉查卡,而這裡正是現已消失的十七樓的原址。就目前工程所見,在十五樓拆卸建成蘇丹依斯干達大廈後,之前兩個舊地標的原址僅存的一點痕跡,現今一切都已煙消雲散了。
十五樓與十七樓,對於早年相當多的新山人而言,是永遠揮之不出的歷史記憶。
十五樓共分A、B、C、D等4座,A、B座建於上世紀60年代初,C、D座落成於上世紀的70年代。全部租戶共逾2000戶,於2003年6月被拆除。
十七樓組屋,又稱武吉查卡組屋,租戶比十五樓組屋稍多,於1983年興建,2008年拆除。
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十五樓組戶以華人居多,十七樓則多是巫印籍人士,且多是勞苦大眾。
謹此以日前從新山中華公會資料室借到的多張十五樓與十七樓組屋的舊照,在此與大家分享,藉此希望兩處的原居民能追回已漸行漸遠的記憶。同時,以此佐證今日與未來的新山,與過往的新山的不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