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评论

|

柔佛透视

|
发布: 5:01pm 14/08/2024

林英翰

再思考,是美的沉思的意义

林英翰

再思考,是美的沉思的意义

林英翰 | 再思考,是美的沉思的意义

《美的沉思》是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对中国艺术的书写,《美》自1986年出版以来至今已近40年,数十年来已多次再版,可见相当受落。

《美》着墨于中国艺术的各种艺术媒介,包括青铜、陶瓷、书法、水墨画、玉石和敦煌壁画等,探讨着每一种艺术形式的起源、萌芽、发展和演变,让人看到中国艺术的“生命轨迹”。

ADVERTISEMENT

以中国绘画为例,进入不同的朝代,入画内容和题材还会有不同的变化,例如唐代时主要以人物入画,宋代则转为山水,明末清初则又发展出文人画,文人画到近代时又演化为市民绘画,每个朝代更迭都会有新火花,新可能并延续至今,让人看见生命力。

《美》也有比较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的不同。以画为例,中国绘画的特点是“移动视点”,西画则是“一点透视法”。简单来说中国绘画是以长卷或手卷方式来分段阅读或欣赏,慢慢从右边开展到左边,移动式的观看每一个打开的画面,让人期待着逐渐打开的画面会有什么东西看,让人赏画时还多了一份情趣。而西画则是单一画面,画框里框着的绘画直接让观赏者“一眼看完”。

蒋勋在《美》中这样写:中国艺术努力使艺术成为一种观念与哲学。长卷的展放与收卷,展示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这是指长卷的画面逐渐打开时,每向左展放一点就如画面“生”出来般让观赏者看见,而收卷回去的部分又如“死”去般的落幕,画面来到最后又能与开始时的画面互相呼应和连接,生生不息,不断循环和重复。

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全画共分5为段,每一段除可独立欣赏,前一段和后一段又彼此连接,互相贯通,最后一段众人依依不舍不肯归去的“散宴”,又仿佛可回接到第一段的“听乐”,循环进入夜宴里笙歌。

《韩》的展放和收卷也在展示着时间,而时间是“圆”的,一点的起可以是开始,也可以是结束,即是始,也是终,无限循坏。所以,看中国艺术,尤其是长卷画,不只是看到“画”本身,还能体悟出一种观念和哲学。

蒋勋写得好:当艺术升高成为观念或哲学后,才能放弃声音的、色彩的、形状的、动作的各种卖弄,而归回到对声音、色彩、形状和动作的再思考。

我想,吧!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