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李強於6月13日至20日,前往紐西蘭、澳洲和馬來西亞進行正式訪問,簽訂多項協定,顯示中國也在拼外交、拼經濟。
馬來西亞等國家因為全球經濟與貿易放緩,以及俄烏戰爭、以巴戰爭持續,經濟民生與通貨膨脹問題難以解決,都希望龐大的中國市場能夠幫助出口。
ADVERTISEMENT
而中國這兩三年國內經濟放緩,也希望提振出口和保障其國內就業形勢,顯見各國的貿易應該互補互助。
本次李強訪馬,其中一個受民眾矚目的是馬來西亞新鮮榴槤終於得以出口到馬來西亞,畢竟速凍的整粒榴槤是不一樣的。
原本果農擔心中國市場已經飽和,也擔心海南島開始種植榴槤會否取代馬來西亞榴槤。
無論如何,據中國海關統計,2023年中國進口新鮮榴槤超過142萬噸,進口量和2023年比較增長了高達72.87%,主要都來自泰國與越南。
以我們對榴槤的口味理解,泰國越南的榴槤完全不能與馬來西亞的貓山王比較。因此,一旦馬來西亞新鮮榴槤得以出口到中國,中國消費者終於可以嚐嚐什麼是“真正的榴槤”了!
基於經濟與貿易往來平等互補的原則,我國應該多采購來自中國的富士蘋果、橙、荔枝等溫帶水果。
以印尼某大型黃梨生產企業為例,他們與中國相關部門與企業簽訂相互採購協議,大批量滿載黃梨的海運貨櫃在中國卸貨之後,又載回了許多中國的溫帶水果,這也協助了中國當局對他們國內果農的扶助和就業保障。
中國的經濟產業結構近三十年來,迅速升級、更新換代,對新科技的採用非常迅速友善,令國家與人均生產力、可支配收入幾何式的翻倍成長。
國家的改革開放也吸引大量、高附加價值行業進入中國投資,進而製造大量高薪工作崗位、帶動經濟結構、消費能力的良性循環成長;以至於甚至有地方政府列出要規避的低效能外商投資。
馬來西亞過去20年經濟結構停滯不前,沒有達致優化或形成新興高價值產業,因此薪酬跟不上生活成本,導致政府不斷用各種援助金和補貼來掩蓋更可怕的通貨膨脹,但是體質沒改善,依賴補品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馬中經濟的互補互助,隨著針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因素,我國在戰略合作上,可以與中國達成更多的合作,而民間、社會各階層對中國的友好與理解,也有助於兩國關係密切配合,為兩國經濟帶來更大的效益。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