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新山的粿條仔,一定忘不了林發盛號與林秋貞。
粿條仔現已是新山美食界的品牌,一道新山獨有,並享譽全馬各地及長堤彼岸的美食,許多慕名而來的外地人總是會坐下來品嚐一番。
ADVERTISEMENT
這道為新山爭光爭氣的美食與林發盛號與林秋貞息息相關。沒有前者及後者的相互配合與遠大的生意眼光,或沒有今天人人都愛上的粿條仔。
林發盛號,一家百年老店,廠址原位於義興路三巷,現已停業多時的金海灣廣場與其遙遙相對。該號的原址已不復存在,多座現代組屋公寓正拔地而立,這一帶的風光正迅速在改變中。
原義興路一二三巷,早年新山華人聚居之地,以製作粿條與面為主要業務的林發盛號,立足以此,佔盡地利與人和。
日前與林秋貞的孫男林展鴻訪談時,得知不少林發盛號的故事。
這是他曾祖父於1923年南來定居新山後,即創建出來的美食業。由於歷史悠久,林發盛號一路來是新山知名的粿條生產商,尤其是後來出產的粿條仔更受歡迎。
他說,從一開始,林發盛號厰址即在原義興路,直到1996年遷出,先到淡杯工業區,最後落戶在烈光鎮。淡杯工業區的工廠目前仍在運作,為應付迅速發展的需要,烈光鎮一座現代化的工廠,不日即可啟用。
這是他們歷經曾祖父、祖父、父親及他們這輩,好幾代人努力才有的成果,而其對新山美食業最大的貢獻,是對粿條仔最早與大量的生產所帶來的影響。
林展鴻說,林發盛號早年的生產都是靠人工,1973年買下了第一架切粿條條機。這臺機器有3個不同的洞孔,能同時生產3種大中小的粿條,由於小粿條比傳統的大粿條更受歡迎,因此便轉而大量生產,以應市場需求。他說,現今新山許多知名的粿條仔,都採用這個品牌出產的這類小粿條。
筆者很早即與林發盛號有往來,在上世紀80年代,它已懂得在農曆新年時,登報向各界拜年。同時,據孫女林敏倩透露,祖父林秋貞一次受馬來西亞電臺新山分臺的訪問,鬧了一個無傷大雅的笑話,而常為後人傳誦。從上電臺一事就可知,林發盛號當年在新山的聲譽。
林秋貞,祖籍廣東省潮安縣意溪鄉十八寨內人。
他除了把自己的林發盛號生意搞好,同時也熱心鄉團活動。
柔佛潮州八邑會館位在蘇丹依布拉欣路的自置會所,於1971年動土,1972年竣工。
林秋貞當年是該會館的正交際,身負新會館設計小組主任。在徵信錄裡,記錄了他捐出1000令吉。
該會於1971年2月29日,別開生面地第一次在夜間舉行新會所奠基禮,共有8人出席,大多是該會領導,林秋貞是其中一人,由此可見,當年他在會館內地位重要。
同時,他也積極參加新山潮籍幾個華團的活動,如柔佛同奉善堂及柔佛德教會紫書閣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