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人 | 从派报人退休说起



从今天开始,我在清晨6时许再也听不到派报人响亮的摩托车引擎声,和我家的狗吠他的声音,因为派报人正式退休了。
清晨听了22年的摩托车声戛然而止,消失在晨雾中,由此,我的生活节奏有了一些调整。
ADVERTISEMENT
那些年,我每天清晨必定泡好一杯热可可饮料,等待熟悉的派报人摩托车声和狗吠声响起,然后把报纸拿进客厅,一面喝茶,一面翻阅星洲日报《大柔佛》,看看前一日提交的新闻稿是否已刊登。
如果新闻已刊登就拍照,转发给提供文稿给我的学校同道,或团体负责人,以便他们知晓新闻已刊登。做完这些,我才出门晨运,晨运回来便开始阅读全国版的新闻。
感觉阅报的时光是悠然愉悦的,因此,很感谢报馆编辑部和采访部人员辛勤尽责呈献的丰盛“精神粮食”
而今,生活的步伐改变了,我改为晨运后才到数公里外的书局购买报纸,然后才回家在《大柔佛》中“寻觅”我写的新闻和读报。
派报人退休了就没有接班人,现今要找派报人是不容易的,感觉这是时代的趋势。
没有人派报,原本的报纸订阅者还有再读报吗?答案是有的。我问了数名亲友,他们都说自己会向书局或报贩订购报纸。
我认为喜欢阅报是一种习惯,一天不阅报,感觉好像当天有什么事情没办好。因此,我认为大多数原本的报章读者,即使没有人把报纸派到家门前,都会继续购买报纸。
今天早上前往购买报纸途中,经过朝阳中的柔佛河畔,看到与它隔了一条公路的培华学校,心里有些感慨。
悠悠的柔佛河水,依旧东流;学校的礼堂,依旧耸立,它们是永恒的,派报人的派报生涯却不是永恒的。
派报人每天清晨披星戴月出门,那辆摩托车载满厚重的报纸,有时还要在雨中派报,日复一日准时送到订户的家门,一年只休息4天,工作是辛苦的。
我谨以此文,向已经退休和仍然在岗位上的派报人致以敬意。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来稿若发现有人工智能(AI)生成超过30%的痕迹,将直接弃用,有关作者未来的投稿也受限制;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