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昔加末市區大河的昔市一橋,百年來經歷建橋、炸橋、重建等磨練,如今依然矗立在昔市河上,見證昔市百年曆史。
目前,昔市中心共有4條橋跨越昔市大河,即是昔市一橋、昔市二橋、舊鐵軌橋和高架軌橋。
ADVERTISEMENT
昔市一橋經歷“原橋、木橋和新橋”3個風貌。原橋建於1926年,木橋是二戰澳軍炸橋撤退後由日軍建造,後由英殖民地政府修繕,而新橋則建於1962年沿用迄今。
大馬最早公路 昔市一橋連接柔新
昔加末歷史協會編輯顧問艾山慕丁表示,據史料記載,昔市一橋的原橋於1926年動工,1928年竣工,橋長85公尺,寬10公尺,是根據時任蘇丹的意願所建造。
他說,建造昔市一橋的目的,是將半島南部的柔佛和新加坡連接起來。這條路線被稱為聯邦一號公路,是馬來西亞最早的公路。
他對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表示,昔市一橋南部的橋樑地段,是由時任昔縣縣長敏都阿末贈予柔佛政府,而目前昔市舊區的敏都路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說,隨著昔市一橋和更早建立的火車鐵軌之後,導致昔加末河航線的船隻大大減少。
他表示,昔市一橋建立之後,河岸附近開始建起商店和樓房,刺激昔市周圍的經濟發展。
他說,昔市最早的道路有蘇丹街、依布拉欣街、阿芝街、阿都拉街、奧瑪街、水池路、銀旺路、巫羅加什路等。
1941年二戰被炸燬 日投降後英政府多次修繕
艾山慕丁表示,1941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馬來半島爆發,1942年1月20日澳州士兵受命日夜轟炸,摧毀昔加末地區周圍的公路和鐵路橋樑。
他說,昔市一橋和巫羅加什橋在當時被炸燬,如今昔市一橋橋下仍見原橋橋基,而巫羅加什橋目前仍見斷橋橋身。
他表示,澳洲士兵和日本士兵曾在巫羅加什至昔市之間發生衝突,在昔市阿末街的一間商店,至今仍能看到戰鬥留下的痕跡。
他說,日軍攻佔昔加末後,澳州軍隊炸燬昔市一橋以阻延日軍追擊,而日軍則3天內日夜修復。
他表示,日本電視臺的二戰畫面,曾出現日軍軍車越過昔市木橋的畫面。
他說,日軍於1942年4月用大圓木和堅固結實的地板,重建昔市一橋,而日軍在1945年8月投降後,英殖民政府多次修繕此木橋。
昔市木橋1962年改建水泥橋
日軍在1942年建造的昔市木橋,直至1962年才動工建為水泥橋。
建於日治時代的昔市木橋,雖然經過幾次重修,每逢雨季河水氾濫時,橋腳木柱被大水衝襲,相當危險。
1955年11月,時任工程部長沙當視察昔市時,宣佈撥款40萬元重建昔市一橋。
1961年7月1日,昔市一橋工程在新山開標,新山建築家亞福以47萬元標獲工程,橋的長度250呎,闊度50呎,內分30呎車道,20呎分為兩旁行人道。
根據《星洲日報》1963年8月報載,昔市一橋動工一年後已完成一半工程,並將使用一邊橋樑通行,同時進行另一邊工程。
陳孟通:曾站木橋跳入河游泳
昔加末中華親善洗腎中心主席丹斯里陳孟通(90歲),見證昔市一橋“原橋、木橋和新橋”3個風貌。
他說,他年幼時住在昔市銀旺路,曾隨父親乘搭人力車,越過昔市一橋的原橋到昔市中心。
他表示,澳軍炸燬昔市一橋,日軍趕建一座木橋。他年少時,曾站在昔市木橋跳入昔加末河游泳。
廖興漢:曾從北根也美走路到昔
廖興漢(88歲)表示,日治時代他曾隨一名親戚從北根也美走路南下到昔市,途經大悲水宮路口時有個日軍哨站,他倆向站崗日軍鞠躬就過關。
他說,當走到昔市木橋時,則被另一名站崗日軍阻止前進,只好由原路返回北根也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