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任国家元首柔佛苏丹依布拉欣陛下冀望团结政府重启隆新高铁,首相安华同意之余,还将在2024年1月中旬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磋商柔新经济特区和森林城市金融特区。
这样看来,柔佛在2024年已经有了好的开始。
ADVERTISEMENT
尽管疫情再起,可是有些大马人已经不想通过新柔长堤过着披星戴月的日子,选择留在国内就业。
留在国内虽可得到比较多的休息时间,但马币贬值可能导致国外投资者对我国的信心下降,促使他们将资金转移到其他更稳定的市场,如新加坡。这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除了资本外流,我国人才也外流,这两种“外流”真的比流泪还累。
目前1新元已可兑换成约3令吉50仙,这对大马人的心来说真的好累。无论我们怎么想,明年有了新的8%服务税,新一轮的涨价潮将会来临。
要留在国内就业,再苦、再累也要咬紧牙关走下去。
虽然新山和新加坡的房产租金越来越高,但新元越来越诱人,2024年将会有另一批涌入狮子城工作的大马人。
除了新柔关卡拥堵,排队新元换马币的地方也会人挤人。这种情景,不禁让人对丹斯里林吉祥曾发问过的一个问题深思。
他曾问,50年后,马币对新元的兑换率会是多少?或许,答案已经一目了然。毕竟,依照独立至今的发展趋势,用“每况愈下”来形容马币对新元的兑换实在是情非得已的。
外围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要学会适应变化。马币贬值可能意味着大马国内市场和行业的调整,但也同时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寻找新的可能性。
团结政府适应变化是我们生存的关键,而乐观的态度会让我们更好地迎接这一切。
由于新元兑换马币越来越高,新山成了新加坡人的消费特区,新加坡成了大马人的就业特区。
但愿在2024年,新山的商家可以多赚新加坡客的钱;大马人在新加坡打拼后,审视自己的开支和消费习惯,精打细算,进而改变自己的经济命运。
虽然“贵”成为大马2023年的年度汉字,但在2023年底,也许听一听歌曲《透彻》可以让心放空,也对一些事看得透彻。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