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4日訊)你對漢服有著怎麼樣的印象?是李賀《秦宮詩》“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形容的華貴典雅?還是像白居易《繚綾》形容的“織為雲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的飄逸絕色?
為了向社會大眾推廣漢服及華夏文化之美的宗旨,馬來西亞工藝大學(工大)漢服社於本月23日(星期六)首次主辦第一屆漢服節,獲得了馬新兩地民眾及漢服愛好者的熱烈迴響。
ADVERTISEMENT
工大漢服節籌委會以“古韻重回:工大漢服節”為活動主題。“古韻”強調了漢服節突出的古代漢服和傳統元素,傳達了對古代文化的敬仰及追溯;“重回”則旨在重新喚起人們對古代文化的關注和熱愛。
工大漢服節總策劃林思凱受訪時表示,近年來新馬兩地的漢服熱愛者越來越多,希望工大漢服節可以成為兩地互相交流的文化平臺,也希望通過活動讓更多人意識到,其實漢服才是華人的傳統服飾。
工大文化社社長康銘傑表示,漢服節成功達到了宣傳及推廣漢服目的,收穫不少訪客對於漢服的來源及歷史感興趣,驚豔身穿漢服的籌委以及訪客所展現的效果。
工大漢服節副策劃張柔恩與王祖賢受訪時指出,籌辦這個活動面對的挑戰包括要做更多的文化準備,更深入瞭解關於漢服的歷史以及華族文化。
她們希望藉助這個漢服節在本地推廣漢服,讓更多人能夠體驗到漢服的魅力,穿漢服體驗回到古代氛圍。
王祖賢是推動漢服節走雙語路線主推人,她希望可以通過雙語,讓不諳華語的民眾也可以瞭解華族文化以及漢服。
漢服節現場有不同主題的攤位,分別有售賣古風發簪、首飾、木質定做及古籠雕刻以及現場定製香囊。工作坊則由古裝首飾、手繪扇子, 燈籠頭飾、剪紙藝術、香道文化、滴膠手作、串珠手作和花燈製作。
現場也設有漢服租借的攤位,訪客可以體驗從頭飾、妝容到服飾的一系列漢服穿搭。
主辦單位也舉辦分享會,分別邀請了高憶華以及廖師萍與在場者分享剪紙與香道文化。
現場設立了介紹中國明、宋、唐與魏晉朝代的展覽攤位,介紹各朝代的當朝頗具代表性的文化,讓訪客能夠通過展覽加深對中國朝代的認識。
籌委會也別具心思準備了中國傳統的遊戲,如唐朝時盛行的投擲遊戲投壺,蹴鞠、暗棋和撈魚等遊戲,讓訪客有古代市井遊戲的體驗。
籌委會也精心準備了文化表演貫穿整天的活動,包括廿十四節令鼓、華樂團、舞蹈、歌唱、扯鈴及武術表演,讓出席者一飽眼福。
漢服節的訪客黃俊康(21歲,工大學生)受訪時說,參與活動後才發現原來新山也有那麼多漢服愛好者。
“這是在政府學府第一次舉辦華族文化氣息濃厚的活動,如果一個人穿著漢服在路上會覺得很奇怪,在特定節日,很多人一起穿漢服就不會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
張蓓莉(45歲、會計師)也是漢服愛好者,她通過互聯網得知工大漢服節活動前來支持。
“看了展覽和表演覺得很不錯,主辦方做得很好,很多人誤解了以為旗袍是華人的傳統服裝,其實漢服才是,欣喜工大生能夠推廣漢服。”
工大漢服節於當晚舉行閉幕儀式,出席嘉賓有代表柔佛州衛生及團結委員會主席林添順的依斯干達公主城市議員陳賢綺、新山福建會館副會長拿汀方美心、漢服社顧問江泓杉博士、2022/2023學生代表理事會主席娜迪雅都、工大副校監阿曼法烏茲代表,工大發展研究所委員會主席兼工大拉曼布特拉學院院長莫哈末海扎副教授、康銘傑和林思凱。
陳賢綺在閉幕禮上致詞時表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來源,也是國家發展的深層力量,漢服節的舉辦不僅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尊崇,更是文化團結的契機。
“在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我們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通過這個活動,我們能夠對彼此的問候有更深瞭解,從而建立起更加堅固的文化紐帶。”
她說,漢服並不分年齡、性別與種族的將所有人緊密相連。
她代表林添順宣佈5000令吉的撥款予籌委會,寄往他們能不忘初心,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