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了、張詩登先生。時隔多年後,於11月6日與他第一次面對面相會。
今年75歲張詩登風采依舊,他曾任兩屆振林山國會議員及一屆振林山州議員,也是不少新山人都很熟悉的人物。
ADVERTISEMENT
振林山國議席選區原在埔來國議席選區內,早年都是曾任巫統總秘書及新聞部長的拿督莫哈末拉末的囊中物。
劃分新選區後,又有了振林山國會選區,張詩登是這國會選區第一位馬華國會議員,而在這之前,他曾於1990年當選振林山州議員。
張詩登退下後,繼任者同樣是來自馬華的曾亞英。至到2013及2018,由揮軍南下的行動黨元老林吉祥連任兩屆振林山國會議員,目前該國會選區已易名為依斯干達公主城,現任國會議員是行動黨柔佛州主席的劉鎮東。
在約見會面的當天,張詩登帶來不少文件,其中有的是他在國州議會上發言時的英文講稿、華文報的剪報及曾在星洲日報刊出的個人文章。
他是一位勤於走動與服務的人民代議士,在言談中,他點出了當年與大小官員,尤其是“小拿破倫”打交道的經驗與心得。
張詩登也講述了身為議員被官員拒以門外的窘境,也回憶了在任時,身居高位卻願意聽取民意、樂以服務的例證,並以已故前公共工程部長三美威魯為例。
他回憶說,2002年,當時身為振林山國會議員的他,有一次在國會上發言,道出了新山柏伶花園居民每天出入該花園要經過5盞交通燈的苦處。
於是,他提出了一項涉及總費8千萬令吉的發展計劃,由5位發展商承擔,政府分10年付還,連帶興建一座立交橋及擴建巴西古當大道。
部長耹聽後接受了他的建議。可是,後來只建立了在士姑來路的柏伶立交橋,擴建巴西古當大道的計劃被擱置,建造費用2500萬令吉依然由發展商先支付。
原士姑來路與笨珍路十字路口交通燈的廢除,改建大道高架天橋,也是張詩登在議會上提議,費用為5千萬令吉。
士姑來路與柏伶立交橋的設立及笨珍路口交通燈的廢除,大大的紓緩了當年這一帶擁擠的交通路況。
他說,這不是他個人的功勞,而是大家同心合作,眾志成城的結果。
眼前的他依然健談如昔,對往事如數家診、一一娓娓道來。
他不是道地的新山人,唯自早年曾在新山英文書院唸書後,就成了道地的新山人。
他於1948年出生在麻坡巴冬武吉摩,小學就讀麻坡華明及華育小學,中學在麻坡高級中學就讀,畢業於新山英文書院,考獲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院的公共衛生文憑。
1970年,他是新山市議會轄下衛生檢查官,後升至高級衛生檢查官。
華小出身的他,深具華教情意結,熱心參與華社的活動,在擔任國州議員期間,他先後擔任新山中華公會理事、寬中董事、寬柔二小家教協會主席、寬柔五小董事及新山福建會館理事等。
在華教處於多事之秋的年代,他沒有置身事外,常以人民代議士的身份在旁加以協助,如寬中古來分校批文的取得、寬柔五小新校地的批准,他都是在現場的歷史見證人。
時任寬柔五校董事長曾振強就指出,寬五的新校地,就搭上了“張詩登的順風車”,在同一時間與同一部門,與寬柔古來分校的批文一起拿到,如不想方設法,不知何時才有頭緒。
曾老說,校地批准後,發展商再增撥2畝地給寬五,由原有3畝增至5畝。
同樣的,國光二小的增設、淡杯培華的搬遷至柏伶花園,以及文化華小的遷移也非一帆風順,他都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一一給予協助解決。
國光二小原建在原有的校地上,後來在張詩登結合各方力量的力爭下,終於在1997年,得以將分校建立在五福城。
這是上世紀70年代之後,在柔佛州獲准建立分校的第一所華小。
卸下國州議員職務後多年,張詩登並沒有與新山華社隔絕,依然活躍於華團的活動。
他說,他現今仍然是寬中董事、新山紅新月會會務顧問及柔佛殘障訓練中心(JARO)委員及籌款主任,偶而會到國外探視在海外深造的孩子或寫作。
1983年,在他出任新山市議會高級衛生檢查官時,榮膺柔佛蘇丹頒賜PIS社會有功銜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