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管理百姓,都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這可以看出教學的重要性。
現今,我國的教育問題一籮筐,從來就沒有好好解決,而且越來越糟糕。從最近發佈將會推行的四十聖訓事件便可一窺而知。更嚴重的是貴為替華教、華校把關的副教育部長說這部聖訓就像《弟子規》。
ADVERTISEMENT
這確實是兩碼子事,聖訓不只談行為規範,而是和信奉真主的伊斯蘭思想緊密結合。如果學校要推行教導聖訓以多瞭解伊斯蘭文化,就必須要有這方面深入鑽研的一群學者,配合今天的社會需求,以人文科目,融會貫通在課綱裡,讓學生們學習,而不是全盤照收地交給學生,讓學習變得僵硬。
不管政府原意是想把伊斯蘭課綱推廣到什麼程度,非穆斯林社群及時反映意願,這是人之常情。尤其當安華政府還搞不清楚要改革開明還是趨向保守。
華社所關心的師資短缺問題長期無法解決,尤以華小的情況最嚴重;根據統計,目前華小嚴缺上千名師資,國中則缺少大約200名華文老師,加上陸續有老師因健康或其它因素提早退休、任期滿退休等等,因此要解決師資問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如果教育部繼續用過去的方法來規劃師資的安排,根據系統推算出,只需錄取15 位華文老師。這個系統有問題嗎?如果不根據實況解決,那麼再多一個10 年,同樣的問題將依舊存在,這將是教育界的嚴重損失。
本人是退休華文老師,在我執教的國民型中學,2018年至今,已經有8 位華文老師先後退休,至今一位都沒補上。下午班有9班沒有華文老師,目前由4位母語班老師暫時帶著。早上有2班沒有華文老師,這還沒包括把兩班的學生合起來由一位老師帶、又或者一班分給兩位老師教。縣裡也有一所有不少華裔子弟的中學,竟沒有一位合格華文老師。這樣下去,培育華教的堡壘已經崩壞了,我們還能期望有接班人繼續在華教上站崗嗎?
今天在教育系畢業的準老師,畢業後苦等調派。有者等了三年才盼得一紙通知書,這又是哪裡出了問題?
師資不足是嚴重失誤並影響深遠。沒有根據學校需求委派科目老師又是另外一種浪費資源的行徑。這不單浪費資源,也讓老師沒法根據自己受訓的專業,發揮最高的教學功夫。試想一位體育科老師被委派教英文,就因為缺乏英文老師,卻多出體育科老師,這種情況年年在上演。
教育乃建國之本,極其重要。教育發展方向常常是跟著政治人物的要求走,例如首相安華建議學校教授聖訓。教育部日前就急著對外宣佈這項政策,同時也因未明確表示非穆斯林學生是否也是受教群體,因此引發爭議。試問我國教育為何不是跟著教育專家的理念去發展呢?
國家需要安定、繁榮、進步,那麼就必須在教育這一塊做得更好、更完善、更卓越,這樣馬來西亞的明天才會更璀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