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往昔的振林山新村,多少人還記得這裡的二戰前老店、日本鐵橋以及黃梨廠的輝煌?
振林山位於新山縣西南部,此處往前32公里就是大馬半島盡頭,對岸是新加坡。90年代中期展開的第二通道、港口計劃乃至2006年依斯干達經濟特區起飛,正逐漸改變這個彈丸小鎮的風貌。
ADVERTISEMENT
本期的大柔佛社區報《這些人那些事》將帶讀者走一趟振林山新村,回味小鎮往日的美麗與哀愁。
根據振林山明德小學1982年出版的校刊記載,振林山的開放歷史可追溯至1914年,其發跡與黃梨廠息息相關。
黃梨加工罐頭外銷國外
在全盛時代,振林山黃梨廠擁有六、七百名職工,採自動化大規模生產,把黃梨加工成罐頭,產品出口到新加坡,甚至遠銷至歐美各國。
雖然這座工廠早在國家獨立前,就搬遷到附近的皇后花園8哩半(即後來大家熟悉的南益王梨公司),許多村民當時甚至還未出世,更不曾見證過“振林山黃梨廠”的存在,但是,從祖輩那兒口耳相傳各種有關黃梨廠的事蹟,卻是他們最精彩的童年故事。
林德泉:猶記船隻運黃梨到大街倉庫
在村裡營業多年的“德泉飲冰室”東主林德泉(61歲)說,黃梨廠的原址如今已變成巴士總站,在他未出世前,工廠已經撤離,但他清楚記得,童年時常看見8哩半工廠的員工利用船隻,從附近的河流把黃梨運到新村大街的倉庫。
店屋還建有防空壕
“德泉飲冰室”就坐落在大街上的兩層樓店屋,林德泉指出,這建築物的歷史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悠久,他的店裡還建有防空壕!
他指著店裡一個擺放冰箱的角落說:“這裡有個地下室,是以前戰爭時期,供村民避難的防空壕。”
可惜的是,林老闆說,由於防空壕如今已沒有用武之地,加上店裡空間侷促,因此早就用水泥把它的入口封死了。
百年建築被保存下來
市政府曾於90年代,將老街上部分陳舊非法的板屋拆除,改建新式的店屋。幸運的是,這兩排富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得以保存下來,其外型看來還非常穩固,獨特之處在於它超過1公尺長的屋頂,和五腳基之間竟不需一根柱子支撐!
鐵橋獲撥款修茸
另外,振林山村長顏家偉告訴記者,新村通往丹絨柏樂巴斯港口的鐵橋,是日治時代由日本人親自建造,至今有超過70年的歷史,也堪稱是小鎮古蹟。
他說,由於年久失修,橋面已嚴重斑駁,近日獲得州政府撥款修茸,相信工程完成後,鐵橋將恢復昔日的原貌。
顏家偉:上任初期忙著捉猴
也是馬華依斯干達公主城(依城)區會署理主席的顏家偉回憶說,上任之初,幾乎每天都忙著幫村民捉猴子,“到現在至少有捉了50只!”
他分析,這是因為這些年地方上的大肆發展,許多森林被砍伐,猴子們無家可歸,只好跑出來城市找食物,但是野性難馴的猴兒,也對民居帶來困擾。
他說,慶幸的是,猴患問題已在前區會主席拿督張秀福的協助下獲得改善,目前已很少接到村民這方面的投訴。
交通便利雙刃劍 停車位不足
他指出,依斯干達經濟特區的拓展,帶給新村最直接的改變是交通上的便利,寬敞筆直的第二通道縮短了當地和新山、笨珍及龜咯等地的距離。
“如今,從新山開車到振林山,只需30至40分鐘,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
然而,他說,交通便利也如一把雙刃劍,突顯了新村停車位不足之現象。
他說,新村附近有20多個花園區,這些地區的居民每日將車子或摩托車停放在市中心,再乘搭巴士到新加坡工作,佔據了大量停車位,導致區內交通混亂,也影響了商家的生意。
闢停車場緩和交通
針對此課題,村長披露,市議會已批准將政府診所後方的空地闢為停車場,工程將在明年展開,預計可提供100個車位,他相信這將有助於緩和市中心的交通狀況。
和大多數鄉鎮一樣,顏村長坦言,振林山也面對年輕人大量往外移的窘境,據他統計,新村目前的人口不足1000人,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蔡麗惠:移除舊街燈換LED路燈
另一方面,依城市議員蔡麗惠(46歲、振林山村委會顧問)受訪時則表示,她初次到這個新村巡視時發現,當地的路燈竟是建在店屋牆上!這令她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後來,在她極力爭取下,終於在去年10月,將老舊街燈移除,重新裝上4盞LED路燈。
此外,她也感激州行政議員林添順給予協助,改善政府診所的設施、垃圾清理、清潔水溝與河流,以及在各主要交通燈前裝置閉路電視。
陳明國:欠缺運動場所
在振林山土生土長的陳明國(44歲、村委會秘書)指出,和他小時候相比,新村有很多事物都不一樣了。
但是,他也明白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他說,新村雖然面積不大,惟各種設施一應俱全,唯一缺的是一個可供村民,尤其是年輕人運動的場所。
他說,當地許多年輕人因為沒有健康的活動,終日流連於網吧或淪為飆摩哆族,他希望當局能關注,在區內興建體育設施,如有蓋的籃球場,鼓勵更多年輕人來運動,遠離不良嗜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