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镇最早成型的街道,几乎都是“巴刹街”,即在当时以提供人们生活必需品的巴刹为主心骨而衍生的街道。
如果说居銮有什么代表性的地方,那一定是当年的巴刹街。
ADVERTISEMENT
这条被民间称作“后街”的巴刹街有着上百年历史,是居銮的第一条街道,名副其实的“老街”,曾是居銮社会互动的重要纽带,繁华且充满生机的地方。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的《这些人,那些事》,带领读者认识这条充满历史韵味的古老街道,通过回忆,重新唤起那份美好。
又称“巴刹街”
根据记载,居銮火车站于1910年开始建设,并于隔年建竣通车,带动了居銮迅速发展,人口也随之逐步增加。
到了1916年前后,21栋并列的双层砖木店铺在火车铁路旁筑起,店铺街的末端是一个露天巴刹,因此这条街道也就被命名为“巴刹街”。
孙福盛:英殖民政府1913年规划建房
文史工作者孙福盛指出,根据历史资料,英殖民政府于1913年开始规划房屋建设计划,在铁路西侧,共31个店屋单位提出申请,这也是巴刹街、峇株巴辖路和明吉摩路的雏形。
他说,位于巴刹街的双层并列店屋于1916年建竣,华人居民称之为“后街”。
他表示,铁路铺设的缘故,将居銮分隔成了东、西两个点,往西是巴刹街,另一个是以毛申律为主的区域。
孙福盛指出,当年的巴刹街,街尾是露天巴刹,另一端是警察局,街道中间则是流动小贩的市集。
其中一店为最早马来学校
他表示,虽然当地多数是华裔在生活和经商,但其实根据马来学者的研究,居銮最早的马来学校,就坐落在巴刹街的其中一间店铺。
“不仅如此,当时的巴刹街内也有一间锡克人的膜拜场所,如今已搬迁至丰盛港路路旁的一座独立建筑。”
他说,当时巴刹街相当繁华热闹,有巴刹、学校、膜拜场所、售卖各类必需品的商铺和咖啡店等,甚至还有鸦片馆、烟馆和赌馆。
“美中美”“琼福兴” 銮咖啡粉先驱
孙福盛指出,二战后,巴刹街出现了2座咖啡粉厂,即当年著名的“美中美”和“琼福兴”咖啡粉厂,它们可说是居銮咖啡粉制造业的先驱。居銮有名的电视机牌咖啡粉创始人已故吴东土,当年正是“琼福兴”咖啡粉厂的推销员。
“当年,这2座咖啡粉厂位于两排店屋的正对面,‘琼福兴’是门牌16号,而‘美中美’是门牌15号”。
他说,“琼福兴咖啡粉”的后人吴礼明向他透露,其先父吴圣义曾告知,该厂成立于1946年,是琼州人和福建人所联合创办。
他续说,目前仍有在经营的“美中美咖啡粉”是居銮老字号的咖啡粉,第一代创办人是郑志远。
设有最早2汽水厂
除了咖啡粉厂以外,当年的巴刹街还有居銮最早的2家汽水厂。
孙福盛指出,这2家汽水厂分别坐落于门牌13号和17号,一家是生产“飞机标”饮料的“新源成汽水有限公司”,另一家是生产“星唛”饮料的“亚洲饮料公司”,它们分别由2名海南籍人士龙甫彦和周朝栋经营。
他说,不仅如此,当年巴刹街内还有一家相馆名为“二我照相馆”。这家相馆由许姓老板创设,位于巴刹街右侧第一栋建筑物,为居銮各种重要庆典活动提供摄影服务。
随着新兴商区崛起没落
根据资料,1920年代后,沿着铁路干线兴建的依斯迈街、火车头街和毛申律上端商店崛起。1930年代南峇街出现,1940年代毛申律左边商店建成,1950年代毛申律中段商店、拿督张秀科街、东姑马哥打依斯迈街和甲丹阿末街等商店建筑物相继冒现。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兴的商业区仿佛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一路往哈芝马南区和外围扩展,巴刹街已不再如当年般是居銮的繁华之地。它虽然位处市区的必经之路,却已没有了往日喧嚣和热闹的面貌,曾经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已消散在岁月长河中。
如今成没了巴刹的巴刹街
如今在巴刹街营业的,以汽车维修和相关行业的店铺居多,另有观赏鱼店、驾驶学院、中药店等。露天巴刹则早已搬到其他地点营业,这里成了一条没有巴刹的巴刹街。
孙福盛说,巴刹街从来没有被人们所遗忘,依然有不少商家在这里营业,它只是从过去承包人们的柴米油盐,蜕变成如今售卖特定商品的商区。
琼州会馆 居銮最早成立会馆
坐落在巴刹街后排明吉摩街的居銮琼州会馆(即如今的海南会馆),成立于1936年,是居銮最早成立的会馆。
会长廖雅琼指出,会馆一开始仅有2间店面,当时会馆一楼为天后宫,楼上则为会员活动空间。随后在先贤的努力下,于1965年改建成5层楼琼州大厦。
她说,早年当地是居銮的主要商区,同乡都为拥有自己的大厦而感到自豪,可是随着时代变迁,明吉摩路车水马龙,停车位甚难寻得,有时为免会员感到不方便,他们会将活动移到其他地点举行。
刘亚兰:早年巴刹街有流动小贩很热闹
72岁的刘亚兰自懂事起至8岁前都在巴刹街生活。
她回忆当年随母亲从八英里的园坵搬到巴刹街“强电器”楼上,与外婆、舅舅和舅母一起住在一间房间,租金是15令吉。
“那时候合租房子空间狭小,房间内的隔音很差,稍微有一点大动静,大家都会听到。”
她也说,早年的巴刹街很热闹,街道上有流动小贩,在店屋楼上打麻将的人会用一条绳子吊着小篮筐从窗口缓缓降落,小贩就会将热腾腾的油条放入篮子,让对方往上拉。
刘亚兰的丈夫彭伟君(80岁)的祖父与父亲也在巴刹街生活过一阵子。
他说,先父曾告知自己当年随祖父从拉央拉央园坵搬迁到巴刹街租房居住,可能是因为他小时候很调皮,曾从店屋楼梯滚下受伤,祖父才带着一家大小搬到叶淘沙村的现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