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大柔佛焦点

|
发布: 2:39pm 16/05/2023

鱼苗

海洋保育

张秀福

野放

鱼苗

海洋保育

张秀福

野放

野放魚苗 續生海洋生態(上篇) | 投入保育維護海洋生態 張秀福自養魚苗野

报道:沈欣颖、萧靖恩、张赛玉
摄影、录影:陆家明、林添喜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張秀福將人生下半場投入在海洋保育工作上,希望更多人仿效他一起為海洋保育獻力。

(依斯干達公主城15日訊)有句話說:“海里有魚是富翁”,然而,在依斯干達公主城這樣一個發展快速的經濟特區,其周邊海域的海產卻在逐年下降,甚至影響了漁民的漁獲和收入,敲響永續生態的警鐘。

在當地土生土長、熱愛海洋的商人拿督張秀福(53歲),眼見“家園變色”,在人生的下半場決定轉換身份,從企業人變成工作者。他從最初購買魚苗到自己培育魚苗,投入更多的心力在野放工作中,依靠個人及團隊之力,在短短一年多野放了數萬只魚苗,使原本深受發展影響而逐年遽減的魚產,總算稍有了一點起色。

ADVERTISEMENT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原本廢棄的魚場,如今轉換成魚苗場,以培育魚苗供定時野放。

在新山甚或是柔佛州,以這種方式平衡海洋生態的保育工作者,除了官方機構如漁業局和環境局之外,非官方及組織性的,張秀福相信是第一人。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為此也跟他進行了野放魚只及培育魚苗的實地採訪,讓讀者瞭解其中過程,也希望吸引力法則能興起更多海洋保育工作者加入成為團隊中的一員。

特別要強調的是,張秀福所從事的野放工作,與一般的放生活動有所區別。野放魚苗的過程,是經過周密研究及安排的。野放旨在豐富海洋生態,把悉心培育的魚苗,放入適合它們生長的環境,並幫助漁民增加的海產量。這與涉及宗教的放生行為,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本文將以上下篇方式呈現,上篇將帶領大家走一趟魚苗養殖場,瞭解“魚蛋長成記”;下篇則會引領讀者,看看野放工作如何展開以及野放的成果。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採訪隊到張秀福設於振林山的魚苗培育場實地瞭解情況。

振林山原本是一個十分純樸的小鎮,周邊擁有茂密的紅樹林,惟自柔州政府於2006年開展“依斯干達經濟特區”發展計劃之後,當地便迎來天翻地覆的轉變,鋼鐵森林迅速崛起,意味著部份天然資源在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下逐一“被消失”。

張秀福說,他從小鍾愛大海,當他看到自己生活的地區,從甘榜變成了城市,人口逐年增長的同時,海洋豐富的資源卻發生了令人擔憂的變化,尤其是魚獲,隨著過度捕撈和環境的改變正在逐年減少,對仰賴捕魚維生的當地漁民和原住民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活壓力後,他覺得自己需要做些甚麼來改變現狀。

張秀福目前是半退休商人,有時間的餘裕,因此,定下目標後,他在2021年開始以實際行動投入海洋保育工作。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張秀福(右一)不時都會到魚苗場瞭解進展。

最初,他是透過購買魚苗的方式,每個月定時在幾個地點野放魚苗。

“購買一隻魚苗價格為1令吉50仙,若投放1000至2000只,一次的費用介於1500至3000令吉之間。”

礙於成本和投放數量有限,他認為這不是長久之計。為此,2022年,當他獲悉振林山有廢棄魚場準備轉手的消息後,決定接手魚場,將野放工作引領至新的階段,即通過自己來培育魚苗,降低成本之餘也增加魚苗投放量,使野放魚苗的工作取得更驕人的成果。

據瞭解,他一共聘請了5名員工,包括魚苗場管理人劉振健,全權負責培育魚苗的任務。

海洋保育工作邁入第二階段後,從2021年10月截至去年10月,他和團隊野放的魚苗數量明顯大躍進,目前已超過7萬隻。

有關魚苗種類則以具有商業價值,即可成為餐館“盤中餐”的魚種為主,包括金目鱸、紅魚和側鯛等,藉此方式,除了增加振林山一帶海域的魚產,也間接地幫助了在地漁民增加魚獲量,提高收入。

然而,培育魚苗絕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張秀福說,魚苗常受天氣和水質等因素的影響,一有差池,就會大量死亡。

以他的魚場為例,雖然他們已掌握了培育魚苗的基本知識,並累積了不少經驗,但是截至現在為止,魚場內每100萬顆魚蛋也僅有2%(約2萬隻)的存活率,成績非常不理想。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每次購買上百萬顆魚蛋後,需要分配在6個魚池餵養,以免過於擁擠,發生“大魚吃小魚”的事件。

經驗頗豐富的劉振健說:“我們每個月都會到實兆遠購買約100萬顆魚蛋,之後再把魚蛋分放在6個魚池培育。”

他形容,魚蛋就像透明的沙穀米,即使到了一個多月,也只長成像孑孓般的小黑點,在照顧上絕不能馬虎。

“每隔2個星期,工人們都要用濾網進行篩選的工作,將長得比較大的魚苗移至另外一個池,以避免‘大魚吃小魚’。”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劉振健展示的是魚苗場自己培養的微生物,這是幼小魚苗的食物。

在成長的階段,他們也需要餵食不同的食物,例如還是幼小魚苗的時候,給魚兒吃魚場自己培養的微生物,到魚苗長至2毫米時則把食物換成豐年蝦卵(artemia cysts),再大一些如2公分就餵養粉狀或粒狀的飼料。

養殖魚苗的魚池,一定要保持水的鹹度,若是遇上雨天,鹹度就會被沖淡,一旦這個時候,劉振健說,工人需及時在池裡投放粗鹽或海鹽,否則魚兒性命不保。

除了這點需要留意,他也強調,養魚的地方是“很敏感的”,所以在魚池範圍內絕對禁止使用化學物品,比如殺草劑等。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張秀福(左二)在觀察員工過濾微生物,站立者左一及二是諾胡達、諾蕾拉,右二和三是劉振健及諾阿菲法。

儘管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魚苗的存活率,但張秀福與團隊為海洋保育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已獲相關政府機構比如漁業局、水產養殖發展部和漁業養護和保護局的肯定。

在海洋保育工作上,與張秀福密切合作的水產養殖發展部主任諾胡達、新山漁業局主任諾蕾拉,以及漁業養護和保護局主任諾阿菲法,都讚賞及肯定張秀福至今所付出的努力。

她們異口同聲表示,政府相關單位向來都致力維護海洋和河流生態的平衡,而且投入有關工作行之有年,除了魚種,也關注螃蟹和蝦等海產數量減少的危機,以便在能力所及的範圍開展工作,如今有個人願意花時間去做,她們自然樂意大方分享多年累積的經驗和技術,給予實質性的幫助。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從沙穀米一樣的魚蛋長成魚苗,過程費了不少心思。

據瞭解,州內甚少有漁場或非政府組織參與類似的活動,而很多社群也不太瞭解“海洋保育”是甚麼,因為這與自己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關連。

然而,政府單位所做的畢竟有限,如果有其他人或團體一起做,所推動的保育工作肯定比來去只有幾個單位在做更理想。

她們指出,政府野放魚苗、蟹苗等工作,是在全柔進行的,尤以新山這座城市周邊的海域、河流,因為紅樹林的消失,破壞了海產的生長環境,加上一些海域的非法拖網行動,都在在影響海產的數量每況愈下。

因此,這裡是各單位首要投放魚苗、蟹苗、蝦苗的地點,否則海產持續“有減無增”,漁民未來也將無以為繼。

歡迎到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的優管(YouTube)頻道,收看本篇報道的視頻:  https://youtu.be/IRAD6C1n5T8 。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魚苗場工人會定時以濾網篩選魚苗,將比較大的魚苗移至另一個魚池。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