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大柔佛焦点

|
发布: 2:39pm 16/05/2023

鱼苗

海洋保育

张秀福

野放

鱼苗

海洋保育

张秀福

野放

野放魚苗 續生海洋生態(上篇) | 投入保育維護海洋生態 張秀福自養魚苗野

报道:沈欣颖、萧靖恩、张赛玉
摄影、录影:陆家明、林添喜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张秀福将人生下半场投入在海洋保育工作上,希望更多人仿效他一起为海洋保育献力。

(依斯干达公主城15日讯)有句话说:“海里有鱼是富翁”,然而,在依斯干达公主城这样一个发展快速的经济特区,其周边海域的海产却在逐年下降,甚至影响了渔民的渔获和收入,敲响永续生态的警钟。

在当地土生土长、热爱海洋的商人拿督(53岁),眼见“家园变色”,在人生的下半场决定转换身份,从企业人变成工作者。他从最初购买到自己培育鱼苗,投入更多的心力在野放工作中,依靠个人及团队之力,在短短一年多野放了数万只鱼苗,使原本深受发展影响而逐年遽减的鱼产,总算稍有了一点起色。

ADVERTISEMENT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原本废弃的鱼场,如今转换成鱼苗场,以培育鱼苗供定时野放。

在新山甚或是柔佛州,以这种方式平衡海洋生态的保育工作者,除了官方机构如渔业局和环境局之外,非官方及组织性的,张秀福相信是第一人。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为此也跟他进行了野放鱼只及培育鱼苗的实地采访,让读者了解其中过程,也希望吸引力法则能兴起更多海洋保育工作者加入成为团队中的一员。

特别要强调的是,张秀福所从事的野放工作,与一般的放生活动有所区别。野放鱼苗的过程,是经过周密研究及安排的。野放旨在丰富海洋生态,把悉心培育的鱼苗,放入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并帮助渔民增加的海产量。这与涉及宗教的放生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本文将以上下篇方式呈现,上篇将带领大家走一趟鱼苗养殖场,了解“鱼蛋长成记”;下篇则会引领读者,看看野放工作如何展开以及野放的成果。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采访队到张秀福设于振林山的鱼苗培育场实地了解情况。

振林山原本是一个十分纯朴的小镇,周边拥有茂密的红树林,惟自柔州政府于2006年开展“依斯干达经济特区”发展计划之后,当地便迎来天翻地覆的转变,钢铁森林迅速崛起,意味著部份天然资源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下逐一“被消失”。

张秀福说,他从小锺爱大海,当他看到自己生活的地区,从甘榜变成了城市,人口逐年增长的同时,海洋丰富的资源却发生了令人担忧的变化,尤其是鱼获,随著过度捕捞和环境的改变正在逐年减少,对仰赖捕鱼维生的当地渔民和原住民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活压力后,他觉得自己需要做些甚么来改变现状。

张秀福目前是半退休商人,有时间的余裕,因此,定下目标后,他在2021年开始以实际行动投入海洋保育工作。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张秀福(右一)不时都会到鱼苗场了解进展。

最初,他是透过购买鱼苗的方式,每个月定时在几个地点野放鱼苗。

“购买一只鱼苗价格为1令吉50仙,若投放1000至2000只,一次的费用介于1500至3000令吉之间。”

碍于成本和投放数量有限,他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为此,2022年,当他获悉振林山有废弃鱼场准备转手的消息后,决定接手鱼场,将野放工作引领至新的阶段,即通过自己来培育鱼苗,降低成本之余也增加鱼苗投放量,使野放鱼苗的工作取得更骄人的成果。

据了解,他一共聘请了5名员工,包括鱼苗场管理人刘振健,全权负责培育鱼苗的任务。

海洋保育工作迈入第二阶段后,从2021年10月截至去年10月,他和团队野放的鱼苗数量明显大跃进,目前已超过7万只。

有关鱼苗种类则以具有商业价值,即可成为餐馆“盘中餐”的鱼种为主,包括金目鲈、红鱼和侧鲷等,借此方式,除了增加振林山一带海域的鱼产,也间接地帮助了在地渔民增加鱼获量,提高收入。

然而,培育鱼苗绝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张秀福说,鱼苗常受天气和水质等因素的影响,一有差池,就会大量死亡。

以他的鱼场为例,虽然他们已掌握了培育鱼苗的基本知识,并累积了不少经验,但是截至现在为止,鱼场内每100万颗鱼蛋也仅有2%(约2万只)的存活率,成绩非常不理想。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每次购买上百万颗鱼蛋后,需要分配在6个鱼池喂养,以免过于拥挤,发生“大鱼吃小鱼”的事件。

经验颇丰富的刘振健说:“我们每个月都会到实兆远购买约100万颗鱼蛋,之后再把鱼蛋分放在6个鱼池培育。”

他形容,鱼蛋就像透明的沙谷米,即使到了一个多月,也只长成像孑孓般的小黑点,在照顾上绝不能马虎。

“每隔2个星期,工人们都要用滤网进行筛选的工作,将长得比较大的鱼苗移至另外一个池,以避免‘大鱼吃小鱼’。”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刘振健展示的是鱼苗场自己培养的微生物,这是幼小鱼苗的食物。

在成长的阶段,他们也需要喂食不同的食物,例如还是幼小鱼苗的时候,给鱼儿吃鱼场自己培养的微生物,到鱼苗长至2毫米时则把食物换成丰年虾卵(artemia cysts),再大一些如2公分就喂养粉状或粒状的饲料。

养殖鱼苗的鱼池,一定要保持水的咸度,若是遇上雨天,咸度就会被冲淡,一旦这个时候,刘振健说,工人需及时在池里投放粗盐或海盐,否则鱼儿性命不保。

除了这点需要留意,他也强调,养鱼的地方是“很敏感的”,所以在鱼池范围内绝对禁止使用化学物品,比如杀草剂等。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张秀福(左二)在观察员工过滤微生物,站立者左一及二是诺胡达、诺蕾拉,右二和三是刘振健及诺阿菲法。

尽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鱼苗的存活率,但张秀福与团队为海洋保育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已获相关政府机构比如渔业局、水产养殖发展部和渔业养护和保护局的肯定。

在海洋保育工作上,与张秀福密切合作的水产养殖发展部主任诺胡达、新山渔业局主任诺蕾拉,以及渔业养护和保护局主任诺阿菲法,都赞赏及肯定张秀福至今所付出的努力。

她们异口同声表示,政府相关单位向来都致力维护海洋和河流生态的平衡,而且投入有关工作行之有年,除了鱼种,也关注螃蟹和虾等海产数量减少的危机,以便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开展工作,如今有个人愿意花时间去做,她们自然乐意大方分享多年累积的经验和技术,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从沙谷米一样的鱼蛋长成鱼苗,过程费了不少心思。

据了解,州内甚少有渔场或非政府组织参与类似的活动,而很多社群也不太了解“海洋保育”是甚么,因为这与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关连。

然而,政府单位所做的毕竟有限,如果有其他人或团体一起做,所推动的保育工作肯定比来去只有几个单位在做更理想。

她们指出,政府野放鱼苗、蟹苗等工作,是在全柔进行的,尤以新山这座城市周边的海域、河流,因为红树林的消失,破坏了海产的生长环境,加上一些海域的非法拖网行动,都在在影响海产的数量每况愈下。

因此,这里是各单位首要投放鱼苗、蟹苗、虾苗的地点,否则海产持续“有减无增”,渔民未来也将无以为继。

欢迎到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的优管(YouTube)频道,收看本篇报道的视频:  https://youtu.be/IRAD6C1n5T8 。

**已签发**柔:封面:【野放鱼苗,续生海洋生态(上篇)】:自养鱼苗再野放,半退休商人张秀福相信是柔州第一人
鱼苗场工人会定时以滤网筛选鱼苗,将比较大的鱼苗移至另一个鱼池。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