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羅拉飛龍亭在今年2月份舉辦置新開幕儀式,歷經逾80年曆史的廟宇當年從巴耶埔萊遷到亞羅拉新村,70年代進行翻新工程,至今2017年第二度翻新,有了今日的規模。
飛龍亭當年原是一家設於巴耶埔萊的私廟,香火卻非常鼎盛。韓法英是廟宇當年的主持,其孫女黃月珍和孫子黃文發向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表示,有人早年贈予祖母一個觀音佛像,祖母膜拜觀音後茹素,後來開始扶乩助人問事。
ADVERTISEMENT
他們指出,廟宇早在當時就命名為飛龍亭,但名字的由來和確實的年份卻無從考證,但推算起來,其祖母在40年代初,也就是年逾40時即已開始扶乩助人問事。
“後來1945年遷到亞羅拉新村設廟,阿嬤仍舊扶乩助人問事及問米。從前的年代,若有小孩生病,許多家長也會到廟宇來求助,阿嬤也會給予草藥。”
黃月珍:外地善信慕名而來
黃月珍表示,她於1953年在廟裡住家出生並住在該處,結婚後生下3個孩子,直至1988年搬遷。除了她之外,其姐姐也住在該處。
“70年代進行翻新工程時,我們在附近設了間小屋,把廟宇的神像搬遷到小屋裡,我也住在哪兒照料。”
她回憶從前的情景指出,祖母扶乩問事很準,在當時享有盛名,一些外地善信也慕名而來。祖母扶乩以觀音為主,但偶爾也會有包公,而以包公扶乩時需割舌畫符。
她說,祖母並沒有設下扶乩或問米的日期時間,只要有善信到來要求,祖母即予以協助。
扶乩時說客家話需翻譯
“阿嬤平日跟我們多說潮州話,但扶乩時就會說客家話,我和姐姐則在旁協助翻譯。阿嫲一直扶乩助人問事,直至她1975年離世為止。”
黃月珍也提到,一年兩回的觀音誕都獲得一些人的協助,除了自家人黃相炳之外,家住北根冶美的劉金炒、住在甘榜登雅的許志、鄭金垂、黃海清和黃禮準等人都會到來相助。
觀音誕酬神大戲逐戶籌款
“從前觀音誕會做大戲,而這需要兩三千令吉的費用。他們在觀音誕前兩個月就到來協助,挨家逐戶地籌款,大家五毛一塊地捐錢。”
她說,募款活動並不只在亞羅拉進行,她曾跟隨祖母乘搭巴士到東甲、拉美士、利民達等地募捐。
黃光燃:五六歲開始到廟看大戲
飛龍亭前副主席黃光燃現年91歲,早於飛龍亭仍設於巴耶埔萊,他仍舊是個五六歲的小朋友時就經常到廟宇去看戲湊熱鬧。
他說,飛龍亭香火非常鼎盛,每回觀音誕時都很多人,廟宇也會聘請戲班演潮州大戲,附近的人都到廟宇去,每每3天的神誕大戲會延長至1個星期。
“廟宇後來搬到亞羅拉來,設了一間木板廟宇。之後因這裡多是福建人,神誕就改聘戲班演福建大戲。”
88歲的副主席彭海秋加入理事會已逾40年,他說,當時與一班相熟的亞羅拉人本著大家都住在新村,希望廟宇保佑大家平安而加入。
陳汶喜:70年代設籌委會
飛龍亭主席陳汶喜表示,飛龍亭在70年代成立籌委會,廟務較後交給籌委會打理。根據會議記錄,1975年2月28日的會議上議決重建廟宇,劉正閣為時任主席;新廟宇在1977年建竣。
陳汶喜指出,他於2011年擔任爐主後任兩年理事,爾後在2014年改選時應時任主席林金榜之邀擔任主席,較後連任主席後,因當初曾答應林金榜進行廟宇重建工作,於是在2017年的會員大會上提出相關建議,並獲得大會通過。
善信主動捐款建廟過程順利
“我們現場進行籌款,一個早上就籌得了12萬令吉,加上廟宇的儲蓄,於是立下目標要在3年內完成置新工程。”
他說,時任財政劉金振和工程小組開始接洽承包商,在承包商以包工不包料的方式下進行工程,得以節約開支。
“置新工程的消息傳開後,在觀音的協助下,許多善信主動捐款,過程非常順利。新廟宇在2020年建竣,可惜林金榜和劉金振這兩名熱心理事卻已逝,未能見證。”
2018年後不再扶乩
他也提及,飛龍亭從私廟到公廟,直至2018年才正式獲得地契,完成置新工程後的飛龍亭也不再有乩童扶乩,善信能在廟裡求籤。
陳汶喜表示,他任主席後於2015年成立青年團,以便更有效地推動文化活動,希望藉青年們的參與多多推動文化活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