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4日讯)由国家文化人物陈再藩(小曼)发起的《四方谈新山》阔别半年,在2023全新的一年迎来第二集,各主讲人以文化工作者、媒体人、表演人的角度,分享对于主题《新山的表演艺术幕启时分》的各自观点。
这场活动获富力集团支持,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及《益众“醇”文化清谈》合作的活动,是分别以线下及线上的方式进行。
ADVERTISEMENT
本场讲座,陈再藩及星洲日报柔佛州采访主任贺婉蜜为”常驻讲员”,另邀本地知名男高音并也是新山中华公会副会长胡志强、马新著名相声演员及编剧苏维胜两位嘉宾,回顾新山表演艺术的前世与今生,也展望在疫情后舞台帷幕重启的2023年,掀启新山表演艺术的历史新章。
陈再藩分享道,如今新山的文化表演艺术有两大目标,新山一向被称作新加坡的“后院”,与吉隆坡相比又地处边缘,随着达国际水平的歌剧院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的设立,新山必须走出边缘处境,争取更多的表演团体到来演出。
“此外,便是思考如何跨类呈献表演,并且有跨层面和跨族群的观众支持。”
此外,他也提出一个想法,希望歌剧院的设立可以激励本地表演艺术工作者,让个人的艺术水平从教学的层次,往舞台表演的层次做提升。
无论如何,他说,精彩的表演艺术是空间、人物、舞台和观众的结合,在疫情期间沉伏的两年后,2023年值得期待。
贺婉蜜则分享,在过去资源比较有限的年代,很多组织会在配合某些活动时,把一些国内外的表演艺术带到新山来,包括星洲日报也曾扮演过这样类似“中介”的角色,把中国四川的变脸大师彭登怀、上海交响乐团、台湾舞蹈家罗曼菲及歌手蔡琴,带来新山,以免费入场的方式回馈读者。
从而她衍生出一个疑问:未来若大家期待要欣赏到高平的表演,是否应该养成付费看演出的习惯?若我们希望在歌剧院欣赏到更多的演出,付费买票是必须的。
此外,她说,企业赞助是另一个可行的方案;在赞助方案下,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得以踏入歌剧院感染艺术的气息,否则,如果只有成年或有能力的人才能进去看表演,这对于文化幼苗的培养是不利的。
胡志强在谈及表演场地的限制时透露,新山的表演艺术团体过去一直的面对没有很好表演场所的难题,虽说在这十年来因为已有更多的演出场地而得以缓解,但严格上来讲,并非每个地都符合所有的表演性质使用。
他指出,声乐与器乐对于表演空间要求不同,声乐需要听到声音的回荡才可让表演者进行自我技术调整的需求,而这并非所有建筑工程师可以理解的。
他说,歌剧院的设立对新山的表演团体可说是一重鼓舞,因此,他期待来临星期六和日的《鼓动新山》的演出,并且相信在歌豦院中欣赏廿四节令鼓的表演会有不同的感受。
苏伟胜表示,相声对于演出场地和剧场要求低,不过,身为观众,应对于欣赏演出的礼仪有所学习并加以提高。
他说,像他的父辈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到过歌剧院看演出,所以对欣赏演出的礼让无所知,而且,欣赏演出的礼仪与习惯,也应该是从小培养的。
经常在新加坡演出的他便以当地的情况举例,说新加坡七八年前开始推动表演艺术计划,即由民间华社筹集资金,交给教育部拨款予各个学府,而这笔基金只能用以购买剧场的门票,带学生去观赏演出。
他说,这在无形中保证了剧团的票房,也培养了学生进剧场的习惯,相辅相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