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ADVERTISEMENT
你好,我今年20多歲。這段時間以來,我的腦海一直充斥著自縊的念頭,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我很害怕,你可以幫幫我嗎?
我每天都覺得自己活著真的好累,我不明白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我就是開心不起來呢?當我嘗試向媽媽說我有這個可怕的念頭時,媽媽都覺得是我想太多、小題大做、麻煩多多、不懂得感恩,整天胡思亂想,正經的事一點都不會做。
我跟朋友訴說,朋友總是跟我說要看開一點啦,人生沒有什麼問題是不可以解決的,話題就這樣不了了之地結束了。
沒人理解我的感受
為什麼就沒有人能夠理解我的感受呢?我也不想這樣啊!我也很不明白目前自己不愁吃不愁穿,仍然開心不起來?看著四周的人,總感覺自己真的好失敗。
每當晚上夜深人靜,四周一片漆黑,靜到只聽到我自己的呼吸聲時,總感覺有一個大手正在捆綁著我,榨乾我每一個生命力,我逃不出,無法呼吸,我真的很辛苦。
頭腦無數的聲音總是斥責我,我活著到底有什麼用?這樣的日子每天都在重複著,我真的很厭倦,死了是不是就能解脫了?
腦海裡幻想過無數個自縊的方法,希望自己今天睡著了就可以一覺不醒、看見高樓大廈想一跳解決痛苦、看見行駛中的車輛想直接衝出去被車撞死等等。此外,我也會上網查詢一些自縊的方法。然而,我想自縊卻又沒有勇氣。要做又不敢做,我是不是很沒用?
我到底怎麼了?我到底該怎麼辦,誰可以救救我……
想自縊的我
學習應對消極思維
抑鬱若持續速尋醫
想自縊的你:
讀著你的來信,我深深地為你感到心痛。日復一日地被抑鬱的情緒和想法折磨,這令人窒息的感覺真的十分地不好受。
與身邊的人傾訴,也於事無補。自己好像被困在一座孤島,期盼著能有人看得懂自己的求救信號。
今天,你願意寫這封來信與我分享你的困擾,謝謝你的勇敢,願意再為自己嘗試一次。
這也意味著,就算生活再艱難,儘管多麼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但與此同時,你身體裡面某一部分的自己仍然想要活下去,想要幫助自己好轉起來的吧!
從來信中,我看到你嚴肅的對待自己的自縊念頭的信號。你選擇了正視自己的困擾,而非迴避,這是十分值得欣賞的態度。
根據美國一家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2020年估計有1220萬名美國成年人曾有自縊的念頭,真正企圖自縊的人數是它的百分之十。其實,我們是真的想要自縊嗎?或這只是目前我們所經歷的痛苦超出我們所能承擔的限度,無所適從呢?
大腦時刻被無數的消極思維與情緒所困擾,這感覺就好比被囚禁在一間密不透風不見天日的囚牢,使我們漸漸開始自我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茫然無措。
用積極想法取代消極想法
雖然我們可能很難阻止這些想法的產生,然而我們可以學習如何應對它們。以下一些面對這些無意識的想法的技巧,希望能夠帶來一些的幫助。
一、告訴自己:“這些只是想法?”
我們也可以說:“只是因為我有這些方法,我不必對它們採取行動。”、“只是因為我有這些方法,並不意味著它們就是真的。”
二、和別人分享我們的想法
當一個人有自縊傾向時,大腦內的化學物質失衡會影響我們對現在與未來的情況產生扭曲的看法。我們可能會覺得沒有希望了,但那只是我們的大腦給了我們錯誤的信息。我們能夠致電防自殺熱線與受過這方面訓練的人員分享我們的想法。
此外,也可向專業人士如心理輔導員、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尋求專業的幫助。他們可以幫助你消除這些想法,並用對你的處境更有希望的看法來取代他們。
三、取消和替換
大聲地說出:“取消!取消!”。接著,用一個更積極的想法來取代這消極的想法。這是基於兩種想法無法同時在我們腦海中佔據同一個位置的原則。
因此,若我們的侵入式想法是“我永遠不會好起來”,我們可以用肯定的“這也會過去的”或“我能夠並且將度過這場危機”來取代它。
四、學習分辨這是真實的自己還是憂鬱的症狀
我們需要先學習分辨與瞭解這憂鬱的感覺來自於哪裡,是否有憂鬱的症狀,並且已持續了多久。
憂鬱症狀包括疲倦沒活力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這憂鬱的症狀如:心情抑鬱、對活動的興趣減少、食慾或體重變化、睡眠模式的變化、說話或動作速度比平常慢、疲倦或沒有活力、感覺沒有價值與內疚、無法集中注意力與自縊念頭或自縊未遂。
若想自縊的你持續至少兩星期大部分時間經歷了以上5種或以上的症狀,我們需要儘快向專業人士如心理醫生、精神科醫生或心理輔導員諮詢專業的幫助。
最後,鼓勵你要求家人陪同一起尋求專業的輔導幫助,當面約談。
透過輔導,雙方對自縊念頭有正確的認知,與學習正面的應對方式。自縊無關於人格的問題,若我們能幫助自己找出正確的方法梳理我們的痛苦,增加我們對情緒困擾的正確認知,這能夠幫助我們掙脫出自縊的傾向。
■小啟:
生活中,難免有不如意、不愉快;人生的道路上,偶爾會跌倒、甚至受傷。《讓心亮起來》願意聽你的細訴,並安排輔導機構為你排憂解難。
讀者無論在親子、生活、學習、職場、家庭、愛情、友情、感情、人際關係等方面,遇到困擾或感到迷惑,都歡迎寫信來交流,尋求心靈諮詢。
不過,《讓心亮起來》並不是一個來函必答,有求必應的專欄。主答機構有絕對權力拒絕答覆不宜在報上討論的議題,或是性質類似的問題。希望讀者予以諒解。
來函請寄:
《讓心亮起來》負責人
12, Jalan Maju,
Taman Maju Jaya,
80400 J.B. Johor.
或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博愛輔導中心新山分會
地址:02-45, Jalan Masai Jaya 1, Masai 81750 Johor Bahru, Johor
臉書:新山博愛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話:016-275 9195
工作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六(9.00am – 5.30pm)
服務收費:半津貼制
如有任何疑問, 歡迎您撥打 016-275 9195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