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一個常被社會輕視及忽略的問題,一些人會把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認定為瘋癲的、危險的、有精神問題、不能自理並且無法正常生活。
事實上並非如此,討論心理健康問題應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常態,避免社會對他們產生誤解及偏見。
ADVERTISEMENT
從孩童至成年人,馬來西亞人的心理健康程度逐漸令人擔憂。我們總認為兒童沒有生活上的各種包袱,他們的心理本該足夠強大。
然而,根據2019年全國健康及發病率調查報告,有大約42萬4000名兒童面對精神健康問題。
冠病疫情來襲後,更令國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嚴重。
身為一名州議員,我發現許多到我辦公室尋求幫助的人都患有心理疾病(有醫藥證明)。這些患者大多面對生活壓力,如經濟問題、生活開銷,或家庭問題。
求助的患者經常向我們申訴社會對他們的異樣眼光,缺乏心理健康意識的社會,對該群體的言行舉止往往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壓力。
聯邦及州政府應該提供更多平臺,讓該群體有更簡單快速的方法,在有必要時抒發情緒及壓力。
語言上的障礙及患者 “怕丟臉” 的心態,往往是他們不敢主動尋求幫助的原因之一。
有的人告訴我們:“如果讓別人知道我有憂鬱症,我會害羞 ”、“ 知道我患有憂鬱症的人都會叫我瘋子 ” 、“如果他們知道我接受憂鬱症的治療,他們會嘲笑我 ” 。
社會對他們的不友善,讓他們倍感恐懼,這樣的想法將逐步毀掉他們的內心,並影響他們的康復過程。
我的辦公室非常歡迎他們來和我們分享面對的問題,抒發他們的情緒。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種族及背景,但這都無法阻止我和我的團隊伸出援手,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哭泣、哀嚎、尖叫,任何一種釋放的方式我們都不曾介意,甚至是許多前來的患者似乎已經成為我們家庭的一份子了。
他們非常需要鼓勵來建立自信心,重新尋找人生的意義。很多時候,一些簡單且正能量的話都足以讓他們的生活帶來一絲新氣息。
我經常告訴他們,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與糖尿病及高血壓是一樣的,都需要治療,但不需要害怕主動尋找治療方式。
我們無法一一控制每個人對我們的想法,但我們能改變自己的想法,嘗試忽視及消化那些負面的言論。愛自己,才是幸福生活的關鍵。
我希望大家身為社會的一份子,能對這些患有心理健康問題的群體改觀,並保持該有的敏感度。
僱主也應該繼續提供工作機會予他們,而非拋棄他們。許多前來我們辦公室的患者都非常勤勞,甚至兼職工作來增加收入,養活孩子與家人。
作為僱主及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擁有同理心並教育自己,心理健康問題是可以得到幫助及治療的。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