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6日訊)受到中國的冠病清零政策、內需大增、天災等因素影響,再加上馬幣貶值、通膨、運輸費漲價效應,從中國進口我國的中藥價格,從冠病疫情爆發至今持續飆漲。
ADVERTISEMENT
中國進行冠病清零政策,農民無法如常外出勞作,工廠未能順利開工,都對中藥的種植生產和出口造成連帶影響。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走訪本地中醫公會和中藥業者,獲悉上述情況。
現任南方大學中醫門診中心顧問、中醫慈善醫院院長的林文賢(69歲)受訪時指出,冠病疫情期間,不論是中國或我國,民眾普遍大量使用中藥,以達到防疫抗病之用,也無形中推高中藥價格之飆升。
林文賢說,也有不少民眾出現冠病後遺症,如咳嗽和睏倦乏力等,尋求中藥調理。
行醫多年的林文賢說,隨著中藥價格的不斷攀升,中醫開藥方面,尚需考慮病人經濟接受能力。
林文賢表示,倘若病人經濟能力有限,無法負擔價格高昂的中藥處方,經以病人商議後,或以替代藥方,減少藥量,或調整治療方案如使用針炙或推拿等。
另外,林文賢舉例如蒼朮、金銀花、連翹等屬清熱解毒的中藥明顯上漲,在疫情最嚴峻時期,板蘭根更一度缺貨。
他透露,若分析2018年至2022年這4年期間的中藥價格起伏,部份中藥的漲幅最高可達140%,如熟地。至於治療咳嗽的北杏仁,漲幅是100%。連翹漲幅為103%,酸棗仁為109%。
他說,羌活可去溼止痛,2018年每公斤70令吉,到了2022年則飆漲至320令吉。
擁抗病毒功能的中藥,如蚤休(又名金重樓),也從2018年原批發價每公斤逾20令吉一路暴漲,一度去到每公斤1000令吉,近期才回跌至670令吉。
另外,他提到,土茯苓擁有去溼、解毒和清熱之效。一般老百姓喜歡用來熬湯用的藥材,如土茯苓和生地,從2018年至今,其價格也暴漲140%。
柔佛酒商公會會長兼柔佛州針灸推拿中醫公會會長李觀進受訪時以過去半年為例說,中藥價格目前仍持續上漲,漲幅普遍介於10%至30%,一些藥材則更高。
現年75歲的李觀進透露,漲價的藥材中,以十全補湯藥膳包括歸芎、芍地、杞子、淮山的飆升最高。另外,草藥也起價,如夏枯草、白茅根、菊花。
本身從事藥材零售和批發的李觀進說,雖然中藥漲價,但餐館和火煱店業者及小販仍照常訂購所需的中藥食材。
他表示,基於該店設有冷房,可存放大量中藥庫存,因此能做到逐步調升中藥漲幅,減輕顧客壓力。
柔佛州中醫師公會理事曾勇維(34歲)受訪時說,中藥價格從疫情爆發至今,一路飆升,不少中藥年頭與年尾的價差達一倍以上。
曾勇維本身也開設中醫診所,他表示,近期,上門看診的病人中,出現冠病後遺症的病人佔40%,病人在冠病康復後仍出現咳嗽、身體痠痛及皮膚敏感等症狀,以而尋求中醫調理。
雖然中藥價格持續上漲,惟他勸請民眾應到正規中醫診所,讓醫師看診後,服用純正的中藥,並進行中藥調理。
他表示,在行管令期間,許多人不外出,習慣網上購物,他提醒大家需注重藥材的品質,應儘量向本地正規中藥店訂購純正的中草藥,避免貨不對辦的問題出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